首页 >> 资讯动态 >>新闻动态 >> 成都心理咨询|孩子沉迷游戏,家长疯狂学习家庭教育,这是为何?
详细内容

成都心理咨询|孩子沉迷游戏,家长疯狂学习家庭教育,这是为何?

时间:2024-06-01 12:10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2018年,某心理教育机构举办大型公益心理培训活动。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资料图,图中人物与本文无关)

作者 | 龚阿元

编辑 | 陈卓

儿子辍学后,叶琳开始逼自己学习,她到各大网络平台的直播间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为此,她有时半夜睡觉,早上六点半才起床。家人一度怀疑她不是不上课,而是被骗去传销。最疯狂的一次,她不顾家人反对,提前一个月向单位请假,从四川赶到1300公里外的石家庄,一呆就是3天2夜,就为了听老师分析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

让叶琳苦恼的是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她曾想过送孩子去学校戒掉游戏瘾,但因为担心患有哮喘的儿子无法应对游戏瘾,她决定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每当看到孩子把自己锁在卧室里,倒时差、不规律吃饭玩游戏,她就忍不住想送他去学校戒网瘾,只有埋头学习家庭教育课程,才能一次次抑制住这种冲动。

焦虑常常主导着叶琳,而这在年轻父母中并不少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亲子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提到,87%的父母承认自己经历过焦虑,其中近7%的父母存在重度焦虑。

报告作者、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祥曾在论文中指出,“在‘教育战争’中,家庭关系充满火药味和狭隘功利主义,很多家长受社会、市场的刺激而心神不宁,常年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紧张、争吵不断,悲剧时有发生,大人和孩子都成为受害者,这就是‘家庭关系扭曲’。”

各类家庭教育培训课程以及相关书籍、文章是家长缓解焦虑的途径之一。早在60年前的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就开发了“家长效能培训”课程,被公认为是第一个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技能培训。他出版的作品至今仍在国内一些电商平台亲子关系培育书籍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叶琳最近报名了一个培训班,是“华西医院心理专家”授课的亲子沟通训练营。课程运营团队预计每期训练营的报名人数在500人左右,但实际报名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首期就有1086人。

为期9天的训练营,只有不到20位家长完成了全部课程。但这并没有阻止焦虑家长们蜂拥进入微信后台报名。

陷入困境

报名参加亲子沟通训练营后,叶琳每天晚上7点就会守在直播间,有时甚至连晚饭都来不及吃。她怕手机信号不好,就借笔记本电脑听课。直播期间,她不与其他家长互动,把专家的讲课页面调成全屏,准备好纸笔认真记笔记,按时交上每一道作业。

人数最多的时候,直播间在线人数超过400人,他们大多是初为人父母,面对孩子的哭闹、玩具乱扔,束手无策;直播间里也有当了爷爷奶奶的老人,想通过学习来弥补代沟。

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家长们很是苦恼。让一位2岁男孩的妈妈焦虑是,离开孩子时,不知道是偷偷离开,还是当面告别。刷牙,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成了一些家长眼中的大事。一位家长,担心上幼儿园的孩子不好好刷牙会得蛀牙,长期亲自给孩子刷牙,这成了她的沉重负担。她知道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但还是担心,她想,就连大人都刷不干净,更何况是孩子呢。

还有一些家长在面对孩子时,往往会变得歇斯底里。一位10岁女儿的妈妈发现,女儿总是不自觉地发脾气,重复着妈妈以前给她的教育模式。这位新手妈妈一想到自己成年后与妈妈没有亲密互动,从未搂过妈妈的胳膊、一起逛街牵过手,就心急如焚。还有一位职场女性,生完二胎后,没有长辈的帮助,被迫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当她忙不过来,孩子又不听话时,她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把其他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成都辍学在家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辅导_在家辍学成都心理咨询有用吗

报名的男性家长不多,其中一位是从事IT工作的父亲,他发现哄不了女儿,女儿也不愿意告诉他实情。有的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只能每天打电话和孩子沟通,孩子每次都不愿意接电话,但在家里会说“爸爸是因为工作不能回家,不是不想我们了。”

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中,大部分都是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有的孩子叛逆,逐渐厌学,甚至长期辍学。有的学员的孩子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开始接受治疗。面对被疾病困扰、敏感脆弱的孩子,这些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的家长也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开始接受心理咨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司徒明静是亲子沟通训练营的老师之一,她有十余年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她发现,近两年来,因情绪问题就诊的患者占到门诊量的三分之二。

前来就诊的家长和孩子经常提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是从在家上网课开始的。这与她看过的国外研究的结论相似,即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在疫情后进入拐点,发病率不断上升。

随着情感问题的出现,司徒明静发现,近两年家庭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在她看来,这种快速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大家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家长辨别培训班好坏的难度,需要一些规范。

训练

叶琳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培训班,但最终都没能让孩子重返学校。

训练营开始前,叶琳在孩子的卧室里发现了一本闲置的笔记本,里面记载着她和孩子从小就定下的规矩,写作业、写字、玩游戏、做家务、寒暑假都有各自的规矩,写好之后,她和孩子都会签字,但最终这些规矩都不管用。

起初,她纠结于电子产品。她在音频平台听到一位家长分享,如果孩子喜欢上网,可以限制网速,或者换成旧手机,影响孩子的游戏体验。她就用了这个办法,但有时候网速限制太明显,孩子就会冲出来跟她争吵。为了让孩子少看电视,叶琳的丈夫把电源线藏起来,最后父子俩就为了电源线打架。

她在网上看到专家说,孩子不能责怪、批评、打骂,家长要多鼓励、多表扬孩子,看到孩子的优点。她在网上搜索鼓励的话,写在便签上,贴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还在卫生间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坚持”。叶琳每天都用“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如果孩子没有熬夜,她就夸他“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了”;如果他把吃饭从一天一餐改成定时定量,她就说儿子是个“爱护身体的好孩子”;如果看到孩子煎牛排,她就夸他动手能力好。

孩子们都不理她,叶琳常常感觉自己在家里就像在表演独角戏。

叶琳还记得,五年前,她看到过相关培训和强调惩罚教育的文章。网上老师说,如果孩子骂父母、打父母,就要制止,根据年龄让他站或跪几分钟。叶琳记忆最深的是,儿子10岁时,她每天都会找他麻烦,只要他犯了错,就让他面壁10分钟。

有时她也会做出一些让步。有一次,她听说成都一家机构开办了一门线下课程,名为“让孩子树立理想志向”,旨在测试孩子的潜力,提前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她就骗儿子去上课,条件是允许他带手机进教室。下课后,孩子就回家玩游戏了。

让她高兴的是,在她的鼓励和催促下,孩子还重返学校一次,条件是卧室里要装一台电脑。叶琳无奈之下,只好在网上向身边的人和老师求助,但大家意见不一。最后,她到亲戚家借了一台二手电脑,“我真的希望孩子能上学。”

但回校一段时间后,孩子就回家了。

司徒明静参加过不少家长训练营,她留意到市面上不少课程都抓住了家长想急着解决孩子问题的心理,充斥着“保证见效”、“X天见效”等绝对、极端的描述。“家长看到这些字眼一定要谨慎。”在司徒明静和同事们的日常治疗中,她们深知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想要快速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很多家长只注重行为的表面现象。”司徒明静说,她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家长,经常只看到孩子沉迷游戏、不爱学习、不愿意交流,“没有意识到双方的沟通已经成为一种障碍,需要调整。”

成都辍学在家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辅导_在家辍学成都心理咨询有用吗

直到很久以后叶琳才明白,原来她只想着解决问题,改变孩子,让孩子认识到不上学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上学。

她后悔从来没有问过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是否与同学脱节,学习压力是否太大,如果完成不了作业,能否承受老师的批评。

叶琳猜测,儿子初中住院后,开始在学习上懈怠。孩子自小患有哮喘,离开老家到成都上学后病情愈发严重。短短两年时间,孩子医院十余次,最长的住院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因为并发症,孩子经常要转入呼吸科、消化科,还住过ICU。长期缺课期间,大家都担心他的学习成绩。早期,孩子会主动要求回学校参加考试,但成绩却从前几名逐渐掉下来。最后一次考试,孩子的成绩已经垫底了。

直到现在,叶琳都没有跟儿子谈过辍学的原因,她怕再惹孩子生气。

她注重家庭教??育训练,有时候孩子说饿了,她就随口回答,让孩子自己解决,上课用的手机被儿子一气之下摔在地上,最后孩子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游戏世界。

“又错了。”叶琳心里想着,自己以后肯定会成为老师说的那种不关心孩子需要的家长。

焦虑

陈建祥在研究当前亲子教育现状时发现,安全感是孩子的第一需求,对平安、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的需求远远超过对“更专业、更权威、更好的指导”的需求。让父母“安心”,让家庭稳定,是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但要让焦虑家长放心并不容易。与叶琳报名参加同一训练营的李星琪说,女儿上幼儿园时,她发现身边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总是有一些让家长无法理解的行为。有的孩子每次回家都要自己按电梯楼层,只要别人这么做,孩子就会从电梯里一直喊着要回家。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有时甚至需要全家人一起回到电梯前,让他自己按按钮。有的孩子晚上睡觉前还要把衣服放到指定位置,否则会焦虑得睡不着觉。

家长参加家长训练营。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兴琪从书中了解到,这些行为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处于特定的敏感期,她在女儿身上并没有发现明显由这些敏感期导致的行为,开始担心孩子是否发育迟缓。

她有很多次感到焦虑,当她发现孩子无法专心写作业时,她会把这和考场上的情况联系起来,最终导致成绩下降。她发现孩子视力很差,但在被诊断出近视之前,他总是说他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孩子的隐瞒和沉默让她担心,如果孩子将来遇到校园欺凌,他是否也会保持沉默。

身为心理学学生的她知道女儿的沉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是一个缺乏耐心、情绪化的母亲,她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一生气就会大声呵斥,有时甚至会把女儿吓得不自觉地浑身发抖。

周洋也是训练营的一员。她把《不管教的勇气》放在床头,睡觉前看,赶地铁时听有声版。书中告诉她,作为家长,要尽量少介入孩子的学习。这是她做不到的。

去年暑假是亲子关系最紧张的一个假期,她担心即将升入初二的儿子中考落后,花了一个月时间为孩子准备新学期的教材。不在家的时候,她就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摄像头,放在书桌前,远程监控孩子的学习情况。

她毫不犹豫地在网上购买了课程,认真听完了所有课程,也认同老师的观点,但最终还是没有什么效果。她在孩子六年级的时候就听说过训练营里的情绪管理内容,反复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但最终还是和孩子经常吵架、发生矛盾。

在家辍学成都心理咨询有用吗_成都辍学在家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辅导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高霞一直在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家长开展线下训练营。她在训练营的第一课就是教家长如何应对养育孩子的压力。高霞亲眼看到,这些长期成为关注焦点的多动症孩子逐渐产生自卑感,父母也开始自我否定。“早年的一些忽视反而可能从另一个角度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高霞曾在训练营中与家长们分享过《父母效能训练》中的一句话:“接纳就像是肥沃的土壤,可以让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出最美丽的花朵。”她认为,当父母接纳自己时,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

201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近一半的孩子,无论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是进入初中的八年级学生,都把“一个温暖的家”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首,远远高于拥有金钱、权力和社会地位。

周洋一直在寻求她一生中所接受过的最好的教育。

她唯一能记得的人,就是奶奶,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小时候,冬天停电,冷得她只能躺在床上写作业。奶奶一手拿着油灯,一手拿着床上的小凳子当桌子。那时,她数学考试经常是倒数第一,一道题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完,但奶奶一点也不着急。

和奶奶相比,周扬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她曾经在一所职业中学任教,那时的学生都会亲切地叫她“妈妈”。但周洋的儿子却抱怨她不像妈妈,更像老师。她发现她对儿子总是有要求、有评价,只想收一个听话的孩子。儿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她连做饭都不想做,她更多时候认为自己只是在尽一个母亲的责任。

她不懂得爱孩子。小时候,周洋作为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很少得到父母的关注。母亲对她唯一的期望,就是放学回家后多干点农活。婚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两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爱情的表达。见面时,她会为丈夫准备巧克力过生日,但收到的回复却是“太浪费了”、“我不喜欢吃糖”。之后,她再也没有这样做过,丈夫甚至记不住她生日是哪天。

她觉得自己得到的爱太少,因此失去了爱孩子的能力。在独自照顾孩子的生活中,她开始自卑,觉得生活惨淡。她把孩子的一些行为归咎于自己。孩子周末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回学校打篮球,她认为是自己为了追求名校,把孩子送到离家太远的学校。她看着儿子的背影,时常觉得他很孤独。

元旦第一个假期,周洋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

孩子睡过头后,她控制情绪,用技巧化解矛盾——暂时和孩子分开住,解释怕自己的情绪伤害到孩子。过了一会儿,孩子哭着回到她身边。周洋心里暗自高兴,以为孩子意识到浪费时间的错误。最后,孩子只是向她抱怨,为什么每个老师都强调自己的科目,布置那么多作业,自己根本做不完。

她也被孩子的哭声吓了一跳,只能安慰说没事,想着孩子可能想找个理由跟她交流,三天里,他们没有吵架,也没有矛盾,这是她记忆中难得的平静休息日。

周洋在家里的白板上写下亲子沟通的要点,反复提醒自己。她一边希望通过学习成长为一个能付出爱的家长,一边又对即将到来的寒假感到担忧。

(为保护隐私,本文所有家长均为化名)

- 结尾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