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大学新生适应不良案例报告:认知疗法助其走出困境时间:2024-08-13 12:15 摘要: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来访者因进入大学不久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关系不适、失眠等问题前来咨询,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治疗改变了来访者的错误认识,经过6次咨询,来访者的焦虑基本消失,能够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咨询后半年的随访表明咨询有效。 关键词:大学生适应不良 个案报道 认知疗法 1. 一般信息 李某,女,19岁,大一,独生女,家住湖北省某小县城,父母都是公务员,家庭经济条件良好。身高1.62m,中等体型,无不良嗜好,无精神病家族史,无器质性损伤史。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住在学校宿舍,以前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一切都由父母包办,持家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性格内向,敏感,好胜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成绩一直很好,如果自己比不上别人,就会郁闷好几天。与室友关系紧张,很少和室友交往,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室友发生矛盾,喜欢暗中和别人较劲。曾竞选过班长,但因没有得到同学的支持而落选。 这两周我感觉压力很大,心情很低落,失眠,食欲不振,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 我去校医院检查身体,确认身体没有疾病,觉得在这个学校读书没有意义,想退学回家复读,争取明年考上好一点的大学,在老师的陪同下来咨询。 针对她的情况,我选取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了解她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采用0-4焦虑的五级计分制,得分为2.48,其他因子的平均值小于1.26。 2. 主诉及个人陈述 主要投诉 自从进入大学以后,我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梦想就渐渐淡去。特别是最近两周,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总是分散,没有交到什么朋友,经常心烦意乱。感觉很压抑,很孤独。吃得很少,晚上经常失眠。我后悔来到这个学校,想退学。 个人陈述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都很高兴。但一想到要远离家乡去上大学,要独立面对未来的生活,心里就很害怕。父母告诉我:成为一个成年人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独立生存。既然你已经长大了,就应该出去锻炼身体。 我以前是个很有竞争意识的女孩,总是力争在任何事情上都做到最好,但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自己做的并不好,这里的学生大多是本地人,他们经常说当地的方言,我基本听不懂,很难融入其中。当我回到宿舍时,室友们都在说说笑笑,但当他们看到我时,他们都不再说话,好像在躲着我。他们都去城里逛街,没有人打电话给我。大学的课程比高中的课程多,而且相当难。每天的作业让我喘不过气来。最困难的是,这是我第一次住宿舍。我不会洗衣服,我也不好意思问同学。我真想回到我以前的学校,那里的环境很简单,人与人之间没有冲突!不像这里,有那么多的社会习俗,有的同学讲话拐弯抹角,让人难以理解。 我现在对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我感到非常孤独和沮丧。我真的很想回家重读,明年考上一所更好的大学。也许那时事情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3. 辅导员的观察和他人的反馈 李某从进入诊室到叙述结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低着头,握紧双臂,蜷缩双手,神情犹豫,声音颤抖,多穿深色衣服,身体状况良好,否认患有任何严重的身体疾病。 据辅导员介绍,该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集体活动不积极,家务考核扣分不少。学习很刻苦,但性格耿直,经常和宿舍同学发生矛盾,不轮流值班,对每个人都很有意见。她在宿舍里待的时间很多,喜欢一个人看书听音乐,不爱和同学聊天,经常错过吃饭时间。前段时间的班长选举,竟然没人投票给她,打击很大。 4. 评估和诊断 通过访谈和观察,我们做出了以下评估: 4.1 信息来源可靠,来访者自我认知完整,就诊动机强烈,态度诚实始终??如一。 4.2患者目前智力正常,性格内向,情绪低落,有轻度抑郁和焦虑,兴趣减退。 4.3 原因分析 4.3.1生物学原因:客户身体健康,无疾病。 4.3.2社会原因:家庭富裕,父母疼爱,但对学生是否能适应大学生活缺乏关注和指导,大学新生来自不同地域,风俗习惯不同,性格各异,容易导致沟通困难,很需要老师、同学的关爱、理解和支持,但得不到。 4.3.3心理原因:第一次集体生活使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她,不懂得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关系,不能做出正确的归因,不能正常交流,引发各种矛盾,又不懂得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恐惧、冷漠、孤独和自我封闭,导致悲观退缩,加重心理负担。 诊断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心理活动内在协调原则、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本案属于正常心理活动改变范畴,患者自我意识完整,能主动就医,有强烈的就医意愿,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患者的心理障碍为心因性心理障碍,与人际关系不适有关,由于持续时间不长、内容不普遍,患者尽管有心理痛苦,但主动就医,且社会功能无损害,可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3)来访者的症状主要包括抑郁、兴趣减退、焦虑、失眠、人际关系不和谐等,且以上症状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据此诊断其患有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判断原则,当事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统一一致,对自身心理问题有自我认知,主动就医,无逻辑推理能力,思维混乱,无异常感官知觉,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神经症鉴别:焦虑神经症是一种与初发事件无关、广泛性、回避性、持续时间较长的“以广泛性焦虑或阵发性恐怖症为主要临床形象的神经症”,存在无法缓解的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但并非广泛性、回避性,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持续时间不足1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神经症。 (3)与抑郁鉴别:患者虽然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症状,但与兴趣减退、绝望、内疚、自杀行为等抑郁的典型症状有明显区别,病程短,排除抑郁。 (4)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从反应是否广泛、对社会功能影响程度、病程长短来判断,未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同学关系)紧张 (2)思维偏激,沟通倾向不良。 (3)生活自理能力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 设定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与来访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短期目标:改善来访者的错误认知,重新分析归因,评估情绪水平,完成他人的支持;指导来访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缓解痛苦,减少焦虑。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人格,增强来访者的人际适应能力,使来访者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与发展。 6.咨询方案制定 首先向来访者讲解心理咨询的方法和原则,并采取以下步骤: 6.1 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与自我分析,正确认识大学与以往高中境遇的区别及其意义,帮助其改变以往的错误认知; 6.2 和她一起分析她各方面的优势,引导她发挥自己的优势,科学合理地安排她的学习和生活; 6.3 引导其学会如何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积极寻找应对的方法。咨询前,根据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向来访者介绍了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并约定每周进行一次咨询,咨询时间为一小时。由于学校把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视为教师的日常工作,因此学生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7. 咨询流程 本次案件咨询预计进行6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7.1诊断阶段此阶段为初次及二次咨询,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动机、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心理测试、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心理咨询计划等,是此阶段的任务。 7.2 咨询阶段此阶段为第三至第五次咨询,根据制定的心理咨询方案,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认知,改变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增强大学学习生活的信心。通过这三次咨询,基本达到了目的,与同学之间人际交往正常,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浓厚,期末考试取得良好成绩。 7.3 结束与巩固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六个环节,心理咨询已达到预期目标,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通过此阶段督促来访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结束。 8. 咨询效果评估 8.1 客户对咨询的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客户感觉自己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烦恼、焦虑消除,与同学的关系日趋融洽,性格比以前开朗,能顺利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事务,感觉一切都进展顺利,能很好地处理科目,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满意,对未来充满希望。 8.2 对客户周围人的评价 在后续的跟进中,客户的咨询师反馈,客户现在情绪比较稳定,学习也更加刻苦了。班里的同学都反映,每天都看到她开朗、友善,学习计划周全,上课非常认真,专注力很强,大家都觉得她好像变了一个人。 8.3 求助者受助前后心理测试对比 经过心理咨询后,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中焦虑因子为1.32,基本无焦虑问题。 8.4 顾问评估 通过咨询发现她的情绪比较稳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半年后随访发现她的情绪非常稳定,学习、生活状况良好。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