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孩子心理不健康的信号有哪些吗?时间:2024-05-11 12:07 从出生到成年,随着孩子的身体逐渐成长,他们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逐渐构建自己的个性。 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轻松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如果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的未来将会受到不可预测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表现可能是心理问题的先兆。 那么,你知道孩子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哪些吗? 1. 学习成绩差/拒绝上学 1、根据孩子的智力测试水平,孩子的学习成绩低于预期(脑子好,成绩不好); 2. 不能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或家庭作业; 3、沉迷于游戏、上网等娱乐休闲活动,耽误学习; 4、学习遇到困难时,行为异常、混乱、消极; 5、对学习和考试高度焦虑,害怕与学习相关的失败; 6. 持续不愿意或拒绝上学; 7、离家或到校时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泣、发脾气、争吵等); 8、与上学有关的身体不适:头痛、腹痛、恶心、胃痛; 9.经常对学校有负面评价,或不断质疑上学的必要性; 10、害怕与父母分离,畏缩,避免与陌生人接触。 2.抑郁 1、悲伤或无力、精力低落; 2. 总是想着死亡,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3、情绪烦躁; 4. 与家人和朋友疏远,拒绝坦诚交流,很少或根本没有目光接触; 5、食欲下降、睡眠增多、注意力不集中、优柔寡断; 6. 对以前喜欢的活动缺乏兴趣; 7. 感到绝望、无价值或过度内疚、自卑。 3、焦虑 1.过度焦虑、担心或恐惧,明显超出年龄组水平; 2.躯体反应:疲劳、颤抖、肌肉紧张、心跳加快、气短、头晕、口干、恶心、腹泻; 3、警觉性高:持续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易惊醒; 4、恐惧情绪普遍化,影响正常生活; 5、过度担心被父母抛弃,过度愧疚。 4. 烦躁/破坏性行为 1、经常因突发事件而爆发不恰当的愤怒,当事情不顺利时过度哭泣、咒骂、脏话; 2. 上课时以幼稚行为、噪音或奇怪的外表吸引注意力,随意说话打扰他人; 3. 经常打架、恐吓他人、残酷对待人或动物、威胁伤害父母、兄弟姐妹或权威人士; 4、生气时以同样方式毁坏物品或扔东西; 5、消极攻击:健忘、假装没听见、懒惰、拖延; 6、顽固拒绝家长、老师等权威人士的合理要求; 7、与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关系紧张,经常出现敌对行为,如嘲笑、谩骂他人、戏弄他人等; 8. 不遵守游戏内既定规则,拒绝分享与合作; 9. 对年幼体弱的同龄人进行言语恐吓或身体攻击,如尖叫、咒骂、推搡、破坏或抢劫、投掷物品等。 5. 说谎/偷窃 1、为了满足个人需要、操纵他人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反复说谎; 2.为了逃避不良行为的后果和惩罚而长期撒谎; 3、为了逃避责任、作业、家务而撒谎; 4. 为了在同侪中获得地位而撒谎; 5、从家里、学校、社区等处偷/拿东西; 6.遗尿/大便/注意力缺陷/多动/睡眠障碍 1. 5岁以上儿童在白天或晚上仍有意无意地尿床、尿裤子、或在不适当的地方排便; 2. 为了避免因尿床或粪便而感到羞耻,或害怕被嘲笑、批评或惩罚,而试图隐藏粪便或脏衣服; 3.难以保持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刺激和内心想法分散注意力; 4.活动过多,精力旺盛,不休息,难以静坐,或说话过多; 5.入睡困难或易醒,哭闹或要求与父母同睡; 6. 悲伤醒来,并伴有涉及危险场景的噩梦; 7.梦游。 7. 自卑/敏感/内向/社交恐惧症/害羞/语言障碍 1. 口头表达自我蔑视的评论,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毫无价值、愚蠢、失败或不重要; 2. 无法接受赞美,无法识别或接受自己的积极特质或才能; 3、容易自责,过分高兴,害怕别人尤其是同龄人的拒绝,很难拒绝别人,害怕不被喜欢; 4. 由于害怕失败、尴尬或羞辱而拒绝冒险和尝试新的经历; 以消极的方式行事; 5.避免社交互动和目光接触; 除亲戚外,亲密朋友很少或没有,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过度退缩或回避与陌生人接触,过度从事社交隔离活动,如在房间里读书、听音乐、玩游戏; 6、对批评、反对或拒绝信号过于敏感,缺乏果断力; 7. 过度需要被别人喜欢才愿意与别人接触; 8、经常弄巧成拙,不喜欢与别人比较,感觉自己不受欢迎; 9、社交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生理症状,如心跳加快、多汗、口干、肌肉紧张、颤抖等; 10、语言障碍:词汇量小,难以组织长句,难以表达感情; 口吃; 8.分离焦虑/依恋障碍 1. 当想到要离开伴侣、与亲人分离时,情绪过度悲伤或不断抱怨,例如哭泣、攻击、要求在一起、发脾气; 或出现身体不适,例如头痛、胃痛和恶心; 2、持续害怕不现实的分离,如父母失踪、被绑架、被伤害、遭遇不幸等; 3. 离家或与父母分离后,不断抱怨、夸大悲伤,如恳求回家、要求见父母、打电话等; 4. 不愿或拒绝在没有亲密伴侣陪伴的情况下睡觉,并拒绝在户外睡觉; 5. 对主要照顾者表现出退缩和拒绝,并与所有人保持距离; 6、过快地对陌生人表现出友好,或不分青红皂白地向陌生人表达爱意; 7、拒绝接受照顾,坚称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 8、储存食物或暴饮暴食; 9. 对兄弟姐妹、同伴和照顾者表现出攻击性; 10、经常毫无悔意地撒谎,或者偷窃琐碎的东西。 心理咨询温馨提醒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上任何行为迹象,或者孩子本人要求心理咨询,请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咨询老师会评估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排除成长的障碍,让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应尽快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千万不要耽误孩子接受心理咨询的最佳机会。 在心理咨询孩子的时候,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家长感叹:如果早点带孩子去看看就好了,这样孩子的问题就不会发展得那么严重,也不会对生活和学习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正是因为耽误了最佳就诊时机,导致那么多孩子拒绝上学、没有朋友、与父母吵架、沉迷网络、无法正常工作、整天痛苦不堪、自残,甚至自杀…… 当然,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早进行心理咨询越好。 早发现、早治疗,孩子身心都会健康,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下面列出了一些导致延误治疗机会的常见临床情况。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们能够从中学到: 1. 孩子要求看精神科医生。 因为父母不了解心理问题,以为没有问题,就安慰孩子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坚持一下,就会过去的。你没有问题,你只是想要太多……” 2、家长发现孩子的一些行为异常,却认为可能是成长问题,是阶段性的。 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起来。 3、老师建议最好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家长认为老师小题大做或者老师对孩子有偏见。 4、一方家长提出给孩子看心理医生,另一方家长则觉得这只是自找麻烦,没必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他们强烈反对去看心理咨询。 5、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讲道理。 这些道理家长们也都知道。 家长都已经告诉孩子了,但是如果孩子不听,即使咨询师讲了,去看心理咨询也是没有用的。 6、家长觉得自己更懂心理学,是与人沟通的心理医生。 他们不比心理咨询差,可以指导孩子。 7、我觉得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疾病,当然需要吃药。 仅仅谈论它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宁愿去医院心理科看看,认为吃药就可以了。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心理咨询也没有什么作用。 8、带孩子去看心理咨询,但感觉第一次咨询效果不佳,花了很多钱,也没有效果。 9.看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咨询师说,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阶段、定期拜访。 家长认为给孩子做心理咨询是浪费金钱和时间,或者不信任心理咨询。 如果你已经有了解和改变自己/现状的愿望和动力,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迈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真正了解心理咨询。 您也可以直接点击拨打心理咨询电话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