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成都焦虑抑郁心理咨询 >> 成都焦虑抑郁心理咨询|孩子抑郁的背后:父母的无要求为何让他们如此痛苦?
详细内容

成都焦虑抑郁心理咨询|孩子抑郁的背后:父母的无要求为何让他们如此痛苦?

时间:2024-07-08 12:13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很多来到心理咨询室、精神科门诊的家长都想不通,孩子为什么会抑郁。家长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我不强迫他,我们真的对他没有什么要求,我们家庭很民主,我们总是和孩子商量,总是征求他们的意见,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孩子会崩溃大哭,不愿意去上学,觉得生活好累好难呢?

在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大多觉得自己极其糟糕,父母对他们没有任何期待,可他们却依然如此可怜、如此无用。他们对自己没有任何期待,可无论做什么,似乎都得不到满足,总是让他们失望。看到他们焦虑样子,自己很想努力让他们开心,可自己真的做不到。越是逼着自己不去完成,就越是感到愧疚和遗憾。

当孩子表现出自卑、自责、无力感时,因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用处、每一件事都做得不好、他不再有兴趣或动力去做这些事情,他们确实会陷入抑郁。

这是怎么发生的?无论你是一个焦虑父母,还是一个抑郁孩子,你都可能熟悉以下场景。

场景

孩子:我今天不去健身房了。我有点累。

家长:你为什么不去呢?我办了健身卡,就是为了让你锻炼身体。你的身体素质太差了。你需要多锻炼。

孩子:但是我今天没有精力……

家长:动起来才有力气,你看XX家的XXX,天天去,身体好极了。

小孩:他是他,我是我!

家长:那你也应该像他一样锻炼身体,再说了,年卡不用也太浪费了,我当初不是问过你吗?你说要去,我就给你办了。

小孩:我又没说要每天都去,你怎么不自己去呢……

家长:你不去我去还有什么意义?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

小孩:我又没叫你帮我办卡,你自己去办吧!

家长:那我吃我做的饭,你不用吃!

面对比自己还要幼稚的家长,孩子哑口无言,无奈地叹了口气,说不下去了……

在父母眼里,这声叹息被理解为对自己的不屑。

转过身来,一位家长向另一位家长抱怨道:

孩子脾气不好,没有良心,没有感恩之心,不知道父母的辛苦都是为了他好。这样的心态,在社会上怎么与人相处?哪个公司会要他?只有在家里,他才能为所欲为。做事没有毅力,健身房也就去过几次,如果把这种习惯带到学习、工作中,还怎么做好事?

对方叹息摇头,说这个办法行不通,那就再找别的办法吧。要想办法让孩子身体健康,性格更好,更有毅力,这些方面都是基础,结果不能强求。所以爸爸和妈妈一直闷闷不乐,冷眼相待,对方也总是皱着眉头。

孩子在背后听得见这些话,心里在自责:是的,父母没有逼他运动,让他想怎么运动就怎么运动。但他心里很难受,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了,以后也过不好,辜负了父母。他们年纪大了,放弃了工作和事业,为了照顾自己牺牲了很多,身体也每况愈下……孩子也为父母担心。

成都焦虑抑郁公立医院_成都治疗焦虑症最好的医生_成都焦虑抑郁心理咨询室

分析

在这个家庭中,孩子表达了需要休息,说他很累。但他的父母似乎并没有认真对待他的需求。虽然他们没有坚持要求孩子运动,但他们坚持认为运动是必要的,不运动是不好的。

当父母的期望如此坚定地表达出来的时候,那么不管这个期望最终是否实现,它都是对孩子的要求。

而类似的期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是否吃蔬菜、是否按时睡觉、什么时候洗澡、什么时候看电视或玩游戏,每当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时,父母总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提供一些极其“正确”的解决方案,并期望孩子去执行。这些事情往往与未来的某些发展需求挂钩,比如身体健康、视力好、作息习惯好、没有不良嗜好等。当孩子无法满足这些期望时,父母会表现出一些失望甚至责备,也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相反结果产生一些担忧。比如,如果孩子真的身体不好、习惯不好、睡眠不足、个子不高、太胖、脾气不好、不乖、与人相处不好、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对象,该怎么办……

你要知道,这样的期望太多了,几乎24小时包围着孩子,他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有父母认为应该做的解决办法,而他自己的解决办法总会被父母认为不合适。

孩子一开始总是很善良,很体贴父母。当学业压力没那么大时,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他们愿意努力做点什么,即使有时违背自己的需要,只要能让父母开心,避免争吵。有时按他们说的做更容易。

是的,有时候所谓“民主”的征求意见,无非就是家长提供A选项和B选项,让孩子选一个。但孩子自己提出的C选项,基本不会进入家长的视野。跟家长争C选项的选择权,太累了,要争辩,然后他们就说你不喜欢。在A和B之间选一个你不太讨厌的,比较容易,即使你不乐意去实施,也免得麻烦。

这些让自己不开心却能让父母开心的事情,自己有实力的时候还可以做,但是当孩子的学业压力大了,孩子上完一天学已经很累了,真的没有多少精力了,就很难再做了,甚至不想做了。

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想,孩子太懒了,以前能做到的为什么现在做不到?为什么现在的态度不一样了?

我在咨询室见过的大多数孩子,真的都非常善良。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善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可能就不会因为抑郁来寻求帮助了。坚持下去真的非常累,所以他们哭个不停、崩溃,甚至开始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下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就不足为奇了。当他们整天像被控制的木偶一样,表演着父母脑子里的剧本时,他们就没有了生命力。

更糟糕的是,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抑郁,却无法察觉自己的问题,因为他们自己也正被自己的紧张焦虑所困扰,自己心情会更加烦躁,对孩子的脾气也会越来越大,有时甚至会误以为孩子是在发牢骚、装病,无法理解自己每天给孩子提供好吃好喝,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任何要求,为什么孩子会抑郁。

他们越是担心孩子抑郁,就越是急于让孩子不抑郁,所以他们非常积极地进行引导(说教),要求孩子自我调节,要求孩子锻炼身体,要求孩子多出去社交,要求孩子多听欢快的音乐。当孩子想缩到黑暗的角落里发呆时,他们强行拉开窗帘,开灯,让光线照进房间。当孩子想独处、安静时,他们刻意和孩子说话,安慰孩子,灌输积极的生活意义。

天哪,这些在正常情况下看似极其正确的积极人生态度,却被粗暴地强加在一个抑郁患者身上。无异于在一个已经失眠、无法好好休息的人耳边敲锣打鼓,让他无法入睡。甚至把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折腾,给他插上各种急救管子,毫无章法地给他疯狂电击。最终的结果不是救人,而是让他死得更快。

儿童自助

这些描述可能看起来很夸张,但在很多家庭中,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时时发生。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得抑郁,一些韧性强的孩子会挺过来,但他们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昂贵和沉重的。

生命都有生存的本能,为了让自己能坚持下去,就会发展出一些自我保护的功能,比如有一种功能叫“隔离”。

这种功能可以让孩子将困难的经历隔离在自己的意识之外,仿佛它们是不可察觉的。这样,他们就可以成为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从而让他们更有效地运作。这样的孩子在成年早期很可能在学业和事业上表现得更好。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被孤立得更严重。他们把自己关起来,像一个卷起来的茧,裹在厚厚的壳里,这样你就再也无法伤害他们了。所以,你看到他们蜷缩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死了一样。

然而,隔离的代价是悲哀的。时间越长,父母越可能觉得孩子不亲近他们,不愿意去看望他们,漠不关心,不关心他们。是的,因为这个功能不那么灵活,隔离不仅隔离了一些艰难的经历,也隔离了一些爱和亲密的经历。

很多这样长大的孩子,长大后都不愿意回家,一想到回家就觉得很累,家似乎不是他们停靠、休息的港湾,而是一个负担,他们或许不敢面对年迈父母担忧的目光和小心翼翼的问候,因为恐惧而躲避。

成都焦虑抑郁公立医院_成都治疗焦虑症最好的医生_成都焦虑抑郁心理咨询室

当他们有一天想要发展自己的亲密关系时,也发现自己无法接近别人,或者无法让别人接近自己。因为他们可能在小时候不太擅长处理与父母的矛盾,所以他们的应对方式要么是忍耐、逼迫自己,要么是逃避、走开。这也给他们长远的职业发展带来一些困扰,因为他们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经常会觉得委屈、疲惫。这些都可能是促使他们走进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动机。

心理咨询

在咨询中,心理咨询其实扮演着父母的角色,让来访者重新体验与父母的全新关系。例如,当来访者表达出疲倦时,咨询师会尝试去接受和允许这一部分,也可能找机会讨论这一部分,与来访者探讨解决方案,让来访者体验和学习建立一些新的应对模式。

注意,要先体验,才能学。因此,心理咨询师不是像老师那样传授知识和方法,而是让来访者自己去做,并给予帮助。这样,来访者就会有体验感,建立自己的新模式,而不是照搬心理咨询师的模式。

咨询师:是的,你看起来很累。

客户:我今天不想说话。

咨询师:嗯(也许咨询师会保持沉默直到客户下次发言)。

访客:其实我今天心情很郁闷,明明不是我的问题,领导也没问清楚,就在会上批评我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咨询师:那么,您有什么想法吗?

采访人:我认为……

咨询师:下一步你准备做什么?

访客:我会……

咨询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访客:因为...

咨询师:也许你可以试一下你刚才提到的方法?

访客:但是我有点担心自己做不好。

咨询师:如果你遇到困难,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访客:好的。

在这个场景中,咨询师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就像一个大容器,可以容纳来访者的疲惫、抑郁、问题,咨询师只是把它们收起来,而不是直接帮助来访者处理。咨询师安静耐心的等待,会让来访者感到安全,没有威胁,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会逐渐平静下来,放松下来。这时候,一些在紧张状态下被孤立出来的东西,就会慢慢浮现出来。

这些浮现出来的往往是长期积累的东西。这些茧很厚很硬,但内部却很柔软很脆弱。咨询师会从最接近现在的表层开始,逐渐触及内核最受保护的部分,让这个人慢慢伸展,破茧而出。

处理这些厚厚的茧子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心理咨询师需要非常稳定和忍耐。动起来很容易,但动太多就会伤到自己;保持静止非常困难,就连心理咨询师自己都做不到。因为面对来访者无力的帮助和焦虑,恳请您给我一个解决方案!

辅导员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难免会受到压力,但辅导员可以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至于胡乱行事。

成都治疗焦虑症最好的医生_成都焦虑抑郁公立医院_成都焦虑抑郁心理咨询室

就像我在这里写这篇文章,我为什么要写它?因为我在咨询中感受到了压力。压力是有的,但是我不能在咨询中直接向客户倾诉,因为那样我又成了他的父母,所以我就写这篇文章,在这里倾诉。

其实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做的最多的就是忍让,有时候只需要一点解释,真正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的都是来访者自己。心理咨询师只是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来访者不会成为被人操控的傀儡,而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生活中

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过于着急,想要尽快帮孩子解决“孩子累”的问题,想尽各种办法,但孩子还是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自己可能也害怕“孩子累”,不愿意接受,于是就急于消除“孩子累”。“孩子累”成了家长的难题,于是就自己解决问题了。

因此,他们的关注点不自觉地变成了解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需求。当孩子的表达得不到接纳和安慰,而只收到父母的指责、失望、愤怒和不堪的担忧目光时,孩子自然会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父母在一旁走来走去,控制着孩子的舞动,其实对双方来说都是极其不舒服的。

一位成年来访者在咨询室表示,虽然她对目前的工作感到不舒服和不满,但她想过辞职回家面对父母焦虑目光,于是决定留在公司放松一下。她说:“从小到大,我最害怕的就是父母会告诉我,他们对我没有要求。其实,这让我觉得自己永远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在我眼里,无要求=无要求。”

虽然哭对我来说是一种压力释放,但我敏感地意识到,如果我在他们面前哭,会增加他们的压力。我害怕他们焦虑眼神,所以我强迫自己不哭。我不能躺下休息,因为虽然对我来说是休息,但在他们看来,我好像快要死了一样。他们在我旁边皱着眉头唠叨,所以我必须“激活”自己,让他们看到我好像没事。算了,这样更累,所以我不想辞职。

同样,还未成年的孩子,可能还不能那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表现出的症状却很相似。他们无法应付学习,因为每天都很累,但父母在家里焦虑表情也让他们无法辍学,因为每天面对父母太痛苦了。所以他们陷入了是否辍学的困境,来咨询。

有无数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来访者,要求我不要告诉父母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病情,他们不敢亲口告诉父母,宁愿自己承受这些困难和无力,也不愿让父母为他们担心,因为父母不必要的担心会让他们更加难以康复。

家长自助

那么,如何才能让家长不再操之过急、鲁莽行事呢?这是青少年心理咨询遇到的最大问题。其实,来咨询的孩子只是父母病理症状的表达。一些家长不愿承受的羞耻、无力、对未来的掌控力不足、恐惧等,都是家庭中最弱势的一方通过家庭互动表达出来的。

所以在辅导孩子的同时,家长介入家庭治疗其实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如果家长自身的成长经历是不好的经历,家长可能很难发展出成熟的心理层面。这时候也非常建议家长先通过个人辅导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去帮助孩子。坐飞机的时候大家肯定都听过乘务员说,要先戴上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去帮助孩子。如果家长自己就是一个病人,去救另一个病人,可能最后会弄巧成拙。

很多父母从小就带着自己未完成的愿望照顾下一代,或者抱着不让孩子重复自己经历过的艰辛的想法帮助下一代避免自己经历过的各种挫折。然而环境在变,人也在变。你当年的愿望不一定是孩子的愿望,让你满意的不一定让孩子满意。你当年的挫折,不一定是如今环境下孩子的挫折。你怎么知道你引导孩子走的看似安全的路,是否隐藏着你未曾经历过的更大的挫折?

如果把孩子比作风筝,父母总是希望孩子飞得高。但如果你担心风筝失控,飞得不好,就把线拉得太紧,那风筝自然就飞不起来。即使你把风筝紧紧地握在手里,过一会儿你也会觉得烦,抱怨为什么它飞不起来。有勇气放开风筝线,不用担心它失控,这是父母的责任。有些孩子受不了被拽,或者干脆瘫倒在地,或者自己把风筝线剪断,这不是父母想要的。

成长关系状态

辅导员不动,也不带路。辅导员只是风筝下面的石头,稳稳地站在那里。他不需要为风筝飞,也不需要紧紧地抱住风筝,因为石头足够大,足够稳定,不会被风筝托起,也不会跑掉。这样,风筝就能自由安全地飞翔。辅导员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委托人有自己的实力,风筝最终能飞起来。

咨询师知道来访者会受到伤害和挫折,但咨询师也相信来访者能够自己找到克服挫折的方法,也相信他有能力自愈。当来访者寻求帮助时,咨询师也愿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接纳,但不会代替来访者去做,而是会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来访者自己去做。

基于咨询师的完全信任,来访者逐渐从咨询师身上体验到自己是好的、正确的、有价值的、强大的。这会帮助来访者慢慢建立起自我信念的核心,让他更有能力承担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不再需要像父母一样,希望把所有事情都提前准备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就是父母的角色,提供稳定而强大的后盾。

孩子长大后,也会把与父母相处的经历带入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就像《孔雀东南飞》中的描述,“你像岩石,我像芦苇。芦苇坚韧如丝,岩石坚不可摧”。恋爱中的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坚韧灵活,一个坚实稳定。这两个角色可能会随着环境的需要而相互转换。有时你是岩石,我是芦苇,有时我是岩石,你是芦苇,但不会同时变成两根纠缠不清、随波逐流的风筝线,也不会变成两块互不相让、又大又臭又硬的石头。独立又能相互依靠,是一种自由的状态。

- 结束 -

推荐课程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