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成都焦虑心理咨询 >> 成都焦虑心理咨询|老年人心理疾病常被忽视:抑郁焦虑如何正确应对与治疗
详细内容

成都焦虑心理咨询|老年人心理疾病常被忽视:抑郁焦虑如何正确应对与治疗

时间:2025-01-23 12:11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是故作姿态吗?当面对精神疾病时,老年人往往无法摆脱这种认知。即使家庭照顾者面对有严重情绪问题的老人,也可能会产生“老人活得越多,越来越像小孩子”,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难对付”的想法。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老年人的情绪问题往往不被重视、治疗不正确,导致老年人精神障碍的隐形。

(图/《漫长的告别》)

2021年2月的一个晚上,大学老师林依依收到了父亲林国强的信息。父亲的声音听起来很虚弱。他说他已经一周无法进食,几乎无法入睡。林依依断定父亲患有精神疾病。

但林国强坚称不这么认为。最终,女儿叫了救护车,将林国强送到综合医院急诊科检查是否有生理异常。

在医院给了营养液和安眠药后,林国强终于可以睡觉了。但仅仅一周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他被救护车送往同一家综合医院。这次,医生认为林国强可能是精神障碍所致,建议林依依带父亲去当地精神病医院诊断。

正如女儿所料,林国强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焦虑并合并抑郁症,必须在精神科住院至少一个月。

被救护车带走时,林国强已经快退休了。他在南方一线城市郊区的一所职业学校担任校长十几年,当了半辈子的领导。学校不大,所以他平时住在校内的教工公寓。由于住院,他不得不向学校报请假。他羞于告诉别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

一天下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走廊里挤满了老人。 (邹璐摄)

事实上,抑郁和焦虑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抑郁合并焦虑症也是精神科诊所最常见的合并症形式之一。研究发现,60%~9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焦虑症状,50%的抑郁患者伴有符合诊断标准的焦虑症。与单一精神障碍患者相比,共存障碍患者症状更严重,病程更长,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

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可能会经历难以言喻的精神痛苦。他们往往伴有较为突出的躯体症状,可能会出现失眠、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他们可能经常抱怨身体疼痛,到各个科室求医,却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根据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发布的数据,大约 14% 的 60 岁及以上成年人患有精神障碍。中国的老龄化进程突然且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2024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近2.9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1%。也就是说,全国60岁及以上的精神障碍患者约有4158万人。

(图/《我爱我的家人》)

成都焦虑症医院_成都焦虑抑郁_成都焦虑心理咨询医院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新周刊,治愈老年人抑郁、焦虑的过程很复杂,但往往第一步是最困难的,这就是老年人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

当父母患上严重抑郁时

林国强和妻子分居两地多年,婚姻生活如同空壳。他平时独自住在学校公寓里,但退休前几年,他的睡眠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女儿也进入了教育体系,却走上了与父亲不同的道路。海外博士毕业后,林依依在国内知名大学任教,成为“升还是走”斗争中的幸存者。

林依依一直觉得父亲就像是一个无能的自负之人,既不能适应现在新的竞争环境,也不能承认自己的失败。与女儿日渐高涨的人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国强的事业似乎在十几年前就停止了。他想去更好的学校,但他无法发表像样的文章,也没有晋升的机会。

在家里,他经常谈到自己的才华被低估。当他遇到挫折时,他会说:“很多人都在伤害我。”

林依依清楚地看到,她父亲身上那些她不喜欢的风格,都是从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习得的。他已经酗酒20多年了。他酗酒,常常喝到说不出话来。他撒谎习惯了,有时放下酒瓶就谎称自己没有喝。

(图片/)

“作为一名人类学家,我认为这是后天习得的;但作为他的女儿,我认为这是天生的。”林依依表示,她并不认为父亲是一个完全缺乏能动性的“无辜老人”。无数的孩子给了他重新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机会,但他却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她记得有一次,她住进医院时,隔壁病床上躺着一个企图自杀的小男孩。在这种情况下,林国强也不忘教给他“孔孟之道”。在林依依看来,父亲生病已经很久了,生病之前也是这样。 “他只是确诊而已。”这句话她坚定地说了两遍。

尽管与父亲的关系不好,她还是承担了照顾者的角色。出院后,林依依每隔两周就去医院帮父亲开药一次。药一共有三类:焦虑、抑郁、缓解失眠药。起初,林国强不愿意吃药,无数次想停药,但一停,很快他就又睡不着了。

自从父亲患病后,父女之间的权力关系彻底逆转。林依依道:“我成了他的第一责任。”

最困扰林国强的是入睡问题。林依依承诺,她要负责的就是保证父亲的基本睡眠和吃饭,保证他的基本健康。 “只要能帮父亲开药就好了。”除此之外,她也不想过多介入父亲的生活。

林国强是广州一家知名的精神病医院。 (邹璐摄)

雯雯和父亲的关系也陷入了“僵局”。雯雯在高三时被诊断出患有情感障碍,并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当时,她的父亲严肃地说:“抑郁、情感等疾病根本不存在,不需要治疗。”从文 自记事起,父亲在责骂家人时经常出言不逊。她觉得父亲的感情问题由来已久。生病时,她建议父亲来检查精神,但父亲断然拒绝。

成都焦虑抑郁_成都焦虑症医院_成都焦虑心理咨询医院

近年来,雯雯父亲工作的国企业绩连年下滑。一年前,他被临时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他不会操作电脑,视电脑为洪水猛兽,抵制一切新鲜事物。那段时间,他回到家就坐在那儿,一坐就是一整夜。

一个平常的下午,妈妈通过微信告诉雯雯,她的父亲被诊断出患有焦虑症。雯雯长长地舒了口气,瞬间感觉自己小时候经历的情感暴力似乎有了一个出口。曾经声称不存在精神疾病的父亲现在亲身体会到了疾病的痛苦。

父亲生病后,雯雯和父亲的关系缓和了。文文认为,“如果不是公司给他调了工作,给他造成这么大的挫折,他就不会去医院,也就不会把这件事(精神障碍)提上来。”他可能就这样过去了。

(图/《我爱我的家人》)

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心理咨询黄琼轩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参与了一项关于退休后生活的研究。当时,她对居住在北京、上海和上海的退休人员进行了调查。广州人至少获得大学学历。退休中老年人。在调查中,她发现这个群体在精神生活上有一些共性。

这些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抓住了机遇,赚到了第一桶金。他们跟随攀登的浪潮,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奋斗和改善物质生活上,因此在家庭生活上的花费不够。时代“也许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赚钱,没有思考过生活。”黄琼轩说道。

有些人到了50、60岁,处于抑郁、焦虑的状态,缺乏上一代人生活方式的参照系,无暇思考生命的意义。这时他们才开始探索:我这一生到底在做什么?

(图/《亲爱的,不要过那条河》)

老人的语言

长期以来,老年人的精神疾病并未受到重视。除了心理问题被其他身体症状所掩盖外,精神疾病的耻辱感也导致他们不愿主动寻求帮助。

林国强的羞耻表现在于,他永远不会对外人承认自己有“精神问题”。他顶多会说自己有一些“睡眠障碍”。

“如果你说他有精神病,他会认为你在骂他,他会说你疯了。”林依依说道。在林国强看来,精神疾病就相当于神经症,这也是老一辈人对精神疾病的误解。

(图/《我爱我的家人》)

事实上,抑郁和焦虑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尽管还没有达到诊断为精神疾病的阶段,但仍有大量老年人容易出现抑郁或焦虑。对于导致老年人容易抑郁、焦虑的主要因素,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范长河总结了以下三点:社会地位下降、身体机能下降、和孤独。

2023年一项探索我国老年人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医学研究显示,老年人焦虑患病率为11.24%。焦虑主要与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信任和社会参与等因素有关。其中,与心理状态相关的“孤独感”是最重要的因素。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的孤独感通常在黑暗中悄然蔓延,不被人察觉。老年人不习惯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心理不适。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以60岁左右的老年人群体为例。他们正处于退休或接近退休阶段,生活退居到家人身边,很容易产生权威感的丧失。在一个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经济贡献的社会中,老年人的自我厌恶会变得更加严重。

黄琼轩曾在香港预防自杀热线工作。她接触到不少60岁左右的来电者,“他们会认为我现在没有能力工作,呆在家里,没有能力赚钱,我是一个废物,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有生产力的人。”

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可能会通过自杀来结束痛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2019 年全球健康估计,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自杀死亡发生在 60 岁或以上的人群中。

(图/《生命的果实》)

多位业内人士向《新周刊》表示,老年人及家属对精神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常常导致患者误诊,或者到诊断时躯体化症状和功能障碍已发展到较严重阶段。 。尤其是经历过战争和贫困时代的老人,他们的心理问题在他们看来大多是虚伪的。 “我听老年患者的孩子说,我们的祖父母说,他们曾经很穷,我什至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现在这意味着什么?”黄琼轩说道。

范长河说,中老年人并不优先看精神科,而是经常去其他科室,包括常见的胃肠科、心脏病科等。当这些科室的诊治不能有效解决患者的失眠、胸闷、心慌等躯体症状时,医生会建议患者转至精神科接受治疗。

“面对病人的羞耻感,我通常会告诉他们,身体和心灵是密不可分的。”范长河表示,他将继续向老年人传达“身心一体”的理念,情绪问题反过来会影响身体功能。正常运行。

(图/《诗》)

黄琼轩认为,“认知”是应对老年游客污名化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他们只会继续在各个临床科室之间徘徊。这对于中国的老年人来说尤其难以注意到。她接触过的最年长的客户是一位70岁左右的祖母。祖母对死去的父亲充满了仇恨。家人认为她性格固执、抑郁,为她安排了心理咨询。黄琼轩一共给她做了四次心理咨询,但对方完全不愿意说话,很难建立联系。

“我很希望灌输正确的认识,但有时候用老人能接受的方式说话更重要。当你给他们讲抑郁的时候,他们听不懂,或者认为你是在说我精神有问题。”黄琼轩表示,解决办法往往是“翻译”,即用老人能接受的语言来打破双方之间的隔阂。

老年人说什么语言?黄琼轩说:“我也可能会用更幽默、轻松的方式(建议)。比如,在谈论夫妻关系的时候,我会讲一个笑话,说你们结婚有20年、30年了,你觉得他现在还对你吗?如果他这么喜欢我,想让你陪他,那你就应该多陪陪他。”

回到陪伴

成都焦虑抑郁_成都焦虑症医院_成都焦虑心理咨询医院

一直以来,林国强只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老年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许多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北京安定医院专职心理治疗师王静涵表示,这是因为药物治疗一般需要两到三周才能见效,需要长期治疗。

在老年精神疾病的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外,物理治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颅磁刺激、直流电刺激、非惊厥性电惊厥治疗(MECT)等。其中,MECT常用于有冲动自杀念头的患者。

王静涵通常每周在住院部待上四天,与老年病房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决定是否进行个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和/或团体心理治疗。

(图/《团圆》)

老年人虽然孤独,渴望倾听和陪伴,但接受过系统的精神科专业培训的心理治疗师却很少,拥有专职心理治疗师的老年病房更是少之又少。在住院环境中,心理治疗是一种补充干预措施,包括通过倾听和同理心提供情感支持和积极反馈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常见的有家庭治疗、艺术治疗、团体治疗等。

林依依说,她的父亲林国强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理治疗。首先,他不信任比他年轻的医生,尤其是女医生。不过,精神科里比他年长的男医生并不多。当他在医院时,他仍然表现出自己对所有问题都很了解。面对护士的照顾,他经常出言威胁。在与精神科主任谈话时,他用威胁的语气骂了对方:“没关系,我不会告诉别人你没用。”

像林国强一样,抵制心理治疗的老人还有很多。范长河解释说,老年人心理治疗的整体效果不如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认知灵活性不再高。在认知高度固定的条件下,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很难达到效果。干预效果良好。

一些精神专科医院设有中西医结合的专门门诊,针对老年人疑难、复杂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邹璐摄)

王静涵表示,老年人普遍不太接受“按时付费”。五十分钟的谈话很难让患者有强烈的获得感,但心理治疗需要长时间的关系建立。谈话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增强家庭支持、增强治疗依从性,但很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成本和依从性是心理治疗对老年人无效的常见原因。

心理治疗耗时长、见效慢,而且这种医疗服务的费用也很高。范长河表示,目前广州医院的心理治疗费用每小时在600元至800元之间。过去,一些医院将其纳入医保,导致收费标准降低至200元左右,这显然与医生的付费不相符。 “有时在外面理发的价格比这个还要高。”

另一方面,父亲生病的事实给林依依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她开始为自己安排心理咨询,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每当她因为父亲的不愉快的话而气得无法排解时,她就会向辅导员重复这些话。有时连辅导员都听不下去。她也决心戒酒,因为她从父亲那里看到了酗酒可能导致精神不稳定的后果,而她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家庭支持对于患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至关重要。范长河接触到的临床病例中,他自愿去门诊就诊的病例很少。大多数老年患者是应要求并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他还见过一些没有孩子陪伴的老年患者。一位总是独自来门诊的70岁老奶奶,已经住院五六次了,但病情几乎没有好转,家里还有妻子需要照顾。

(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也会下降。当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叠加时,精神疾病引起的躯体症状会更加突出,治疗和护理会变得更加困难。 “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患有三种以上的慢性病,??活动范围会减少,对医疗和护理的需求非常高,一般光是去医院就很困难。他们的家人。”王静涵说道。

在王欣然目前的心理咨询咨询师工作中,她接触到的很多咨询对象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常常要照顾患有重病的家人,同时还要面对自己的健康问题。这种双重的“可预见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慢性压力。 “当伴侣面临癌症时,护理角色反映了面对生命最后阶段的复杂感受,”她说。 “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房间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他们。这些来访者常常要处理繁重的看护任务,但出于责任,他们觉得谈论自己的心理压力是自私的,这无疑让他们对自己的感受更加克制。”

“心理咨询需要做的就是成为案主坚定的盟友,倾听并同情案主可能忽视的情绪。只有被理解的情绪才能真正得到解决,而这些照顾者才能有这样的时间也”王欣然告诉我,心理咨询会帮你看看,“这些表情不是借口,也不是不够强烈,相反,你已经忍受了这种痛苦很长时间了。

陪伴可以有很多种,不仅仅是孩子的陪伴。范长河认为,在家庭力量衰弱、医疗服务短缺的情况下,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对于应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照顾也至关重要,包括各类老年团体和社会工作者的支持。所谓陪伴,首先是让老人感受到被看见、被接受、被支持。

(图/《亲爱的,不要过那条河》)

参考

廖振华,王文强,丁立军,等。抑郁、焦虑症共病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5):552-555。

刘,XUY,YANGX,等。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关键[J].于,2023(14):。

编辑卢一鸣

校对遭遇

运营部及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