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焦虑心理咨询|川大华西医院第九批第十批医疗队出征武汉,武昌医院成新战场时间:2025-01-20 12:0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随第九批、第十批医疗队出发。 2月21日下午,四川省第九批、第十批援鄂医疗队在成都集结,一同出发。四川在线记者 何海洋 摄 第九批 组长王东 最小化资源消耗,换取最大胜利果实 ●武昌医院是我们在武汉的新家。刘志明董事长为了“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还应该做更多 名片 四川省第九批驰援湖北医疗队 2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第二医院以及成都、简阳、绵阳等医疗机构共有181人前往武汉、自贡、资阳、广元等地。 工作场所位于武汉市武昌医院,主要为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患者提供治疗。 四川在线记者 袁敏 因抗击疫情倒下的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志明的事迹感动了太多人。 2月24日,四川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正式落户武昌医院。 “医院是我们四川队在武汉的新家,刘校长为了‘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做得更多。”四川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领队王、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董说。 看待疫情,来自汶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的王东认为,从灾难医学的角度来看,进入武汉疫区的每一份物资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每一个饭盒、每一个苹果都是分布式。值得仔细计算、统筹考虑。 医护人员挥舞着铁锤 记者:您进入武昌医院时医院如何? 王东:武昌医院于1月20日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定点医院在四川医疗队抵达之前,西京医院医疗队已经短暂入驻,形成了临时工作机制。但医院感染防控、患者管理、诊疗流程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与医院团队协商,成立了专家组,对全院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在梳理医院内部感染防控流程时,我们发现进出两条通道仍然有一小段交叉。要实现完全隔离,只能在三楼通道的墙壁上新开一扇门。紧急情况下,医院设法找到了一名工作人员。我们的队员们也拿起铁锤,和工人们一起拆除围墙,修建新的通道。 注重中西医结合 记者:在临床救治特别是重症患者救治方面有哪些尝试? 王东:我们进入武昌医院时,医院共有385名患者,四川医疗队负责了其中113名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危重或重症患者。 在临床治疗上,注重中西医结合应用,采取“三剂、一降剂、一抗体、一预防、一治疗”的治疗方案。 “三支”是指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心理支持; “一减”是指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一抗”是指抗病毒、抗感染治疗; “一防”是指预防并发症、预防机体内环境紊乱、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等; “一治”是指治疗患者的原发病。 谨慎分配资源 记者:您曾多次参与国内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你怎么认为? 王东:我平时的工作地点在绵阳。我经历了毁灭性的汶川地震。我们也在积极思考灾难医疗救援。灾难医疗救援不仅需要急救医学,还需要系统思考如何根据患者需求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置,以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达到最佳救援效果。 记者:四川医疗队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王东: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实现资源和需求的有效配置。比如,刚进医院时,当地为队员总数181人准备了餐食,饭盒也按时送达。但由于临床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会遇到队员值班不能吃饭,造成浪费的情况。我们改进了送餐方式,根据队员的需要和日程安排进行定量送餐。节约使用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胜利果实。 第十批 组长李进 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帮助医护人员减压放松 ●除了言语交流外,心理咨询师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洞察患者的内心。心理咨询咨询师慢慢地以轻松的方式接近不愿意说话的患者。 名片 四川省第十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心理医疗队) 此次考察于2月21日启动,共从四川省12家医疗机构选拔50人。医疗团队包括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师。年龄最大58岁,最小27岁。主要工作职责包括:精神科临床医疗服务(精神科联络咨询)、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护理心理指导、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等。 四川在线记者 李欢 在抗击COVID-19的过程中,心理保护也很重要。抵达武汉后,心理医疗队通过“谈心谈话”减轻患者压力,为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帮助。近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第十批援鄂医疗队(精神医疗队)领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教授李进。 干预渠道有网上和现场两种 记者:心理咨询能起到什么作用?李进:心理医疗队为医护人员和COVID-19患者服务,抗击疫情。疫情逐渐缓和,但抗击疫情一线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却身心俱疲。恐慌、恐惧、担忧、愤怒、疲劳和失眠等问题很常见。有些人甚至可能会患上心身疾病(焦虑症、抑郁 。综合症、应激障碍等),心理医疗队来到武汉,帮助他们预防心身疾病。 记者:您和您的团队如何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 李进:我们有两个介入渠道,线上和现场。在线使用“华北健康COVID-19心理干预综合平台”。该平台是国家卫健委推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专业COVID-19疫情平台。包括心理评估、心理科普、网络视频等项目。我们还在平台上开通了专门通道,对接武汉10家医院(6家定点医院、4家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可扫描二维码在线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 帮助患者表达内心想法 记者:有些患者非常焦虑、痛苦,却不愿意与外人交谈。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呢? 李进:除了言语交流之外,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言语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洞察患者的内心活动。患者不愿意说话,心理咨询就通过一些轻松的方法慢慢接近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引导患者自信地沟通。对于有抵抗力的患者,我们从谈论音乐、书籍和其他爱好开始,让患者感觉他们只是日常聊天,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有问题的人。我们还关注患者的日常需求和治疗困惑,为他们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缓解他们对病情和治疗的焦虑,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医生和护士沟通病情并配合治疗。 记者:有的患者觉得自己的病拖累了家人,产生自卑感。怎么安抚? 李进:我们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一般来说,就是帮助患者表达内心的想法,同时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体会对方的感受。 如果病人责怪自己不能照顾家人,我们用这个愿望鼓励病人先照顾好自己,康复后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如果患者后期仍需要心理咨询,我们会预约并继续定期提供服务。 记者:心理医疗团队可以为出现焦虑症状的医护人员做些什么? 李进:我们主要是帮助疲惫不堪的医护人员减轻压力、放松心情,让他们更好地调节身心状态。同时,根据医护人员的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培训,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更好地与患者沟通。 第三批疾控队伍 组长关旭静 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工作,微笑也是一种战斗力 ●“完全融入工作,成为江汉疾控的一份子”。这是我们提出的角色定位 名片 四川省第三批援鄂疾控队伍 2月23日,14名队员赶赴武汉,由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成都、绵阳、内江、南充、宜宾、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骨干组成,绵阳市攸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涵盖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毒、网上直报等领域。工作地点在武汉市江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在线记者 袁敏 “微笑,大家都能放松,团队才会有持久的战斗力。”在近一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关绪静爽朗的笑声基本上没有停止过。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在四川省疾控中心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组长、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关绪静的讲述下,总是让人爆笑。 “来到武汉,我们就是武汉人。”地处疫情严峻的武汉市江汉区,四川省疾控中心14人团队全面融入当地疾控中心一线工作。 想要为武汉做更多的事 记者:你们带了什么样的团队来到武汉? 关旭静:从接到通知到完成组队只用了半天时间。 14人团队中,有90后的弟弟,也有1960后的哥哥。大家怀着一颗温暖的心和一个简单的想法聚集在一起:只是觉得自己能为武汉做更多的事情。 记者:队员们说你的笑声也是一种有效的安慰剂。 关旭静:微笑也是一种战斗力。我一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这次带队去武汉,我的任务之一就是服务好队员,让大家在紧张的状态下也能愉快地工作,感受到温暖和积极的动力。 成为江汉疾控的一份子 记者: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关绪静:江汉区疾控中心有50多名员工。疫情发生后,全体员工连续超负荷工作。 我们的团队到达后,分为四个工作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信息报告。他们被纳入江汉区疾控中心现有工作小组,分担责任、分担压力。 “完全融入工作,成为江汉疾控中心的一份子。”这就是我们提出的角色定位。 记者:病原核酸检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重点。这项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管绪静:江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条件有限,无法现场开展病原核酸检测。但疾控中心仍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病原核酸样本的整个采样、采样、包装和运送工作。 实验室检测团队的伙伴们非常努力。他们需要前往江汉区30多个隔离点和定点医院、疗养院等机构现场采集咽拭子标本,并按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对标本进行单独包装,当天及时送达。天。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病原核酸检测。 近距离采集咽拭子 记者: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管绪静:隔离点等地现场采集咽拭子是最容易造成职业暴露的高风险作业之一。采集标本时,我们实验室采样人员需要靠近密切接触者或疑似病例的脸部,看清楚咽部两侧的扁桃体和咽后壁,然后取棉签进行采样。在此操作过程中,被采集者会对采样人员吹气,有时因棉签擦拭引起的喉咙不适会引起干呕、咳嗽、飞沫飞溅。 江汉区隔离点较多,送检样本量较大。实验室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工作到深夜是很常见的。 记者:流行病学调查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团队如何参与其中? 关旭静:库存消耗是团队前阶段工作的主要方向。前期我们主要进行电话调查。我们会一一致电隔离点、居家隔离人员以及大量密切接触者,询问当前情况,并及时更新平台数据。虽然沟通是通过电话远程进行的,但很多隔离的人想和我们多聊聊,聊的意愿特别强烈。这时,我们也会摆出龙门阵法,尽力以笑声结束电话。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