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情绪压力心理咨询|2014 年上线的产品与 2019 年左右的情绪追踪类 App 有何不同?时间:2024-06-18 12:15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产品推出的很早,2014年就有了。 情绪追踪应用程序更加复杂,但也更早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情绪追踪类应用。相较于自我肯定类应用,情绪追踪类应用出现得较晚,2019 年左右推出了几款相对领先的产品。对于情绪追踪类应用来说,情绪追踪是核心功能,但除了记录日常情绪之外,这些应用还经常与其他功能或玩法相结合。 笔者主要评测了Mood、Alan Mind四款情绪追踪产品,接下来的分析对比主要围绕这几款产品的核心情绪追踪功能以及它们集成的其他功能进行,看看这些产品在诞生之初的理念是怎样的。 无论将哪些功能与产品结合,核心都是让用户记录自己的情绪,并观察自己情绪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对自己的情绪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情绪记录追踪功能的设计上,产品既有共性,也有特色。 首先,几款产品的使用逻辑基本一致,核心要素都是“用表情记录每日心情”、“标记自己产生某种情绪的原因”和“情绪日历”。不过几款产品在UI设计和使用方式上略有不同,我们先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每款产品。 从上到下分别是Mood, 即使几款产品在功能上非常相似,但有些产品在这些步骤的细节上有创新或亮点。 比如在“标记情绪”这一步,除了手动选择,还引入了类似Itsme的面部识别技术,App可以通过扫描用户当前的脸部,判断用户当前的情绪。比如嘴角向下,就会判断为悲伤,嘴角向上,就会判断为高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准确判断自己当前的情绪是什么,这时候这个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这款应用还为产品设计了一个云朵的卡通形象,当选择当前的情绪状态时,这个形象会根据用户的情绪而变化,比如当用户选择开心的时候,云朵旁边就会出现一道彩虹,如果用户选择悲伤,云朵旁边就会出现一道闪电。我们之前也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过,一款应用为自己设计一个卡通形象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推广策略。 情绪自评界面 几款情绪追踪应用除了核心的情绪记录功能外,还结合了以下功能。 1、测试。既然是情绪健康类APP,帮助用户了解自己是必备环节。Alan Mind、Mood和In都加入了相应的测试功能。例如Mood和In的底部第三个标签页都是测试版块。Mood底部第三个标签页包含了“你是什么性格”、“你的压力有多大”、“你的情商是多少”等6组测试题,而In则将所有测试分为“心理状态检测”、“探索自我”、“发现你身上的美”3大部分,共19组测试。 测试部分 Alan Mind 则更加专业。当用户首次进入应用时,Alan Mind 会询问一些非常细致的问题,从“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到“你每天喝几杯咖啡?”“你经常头痛吗?”等。用户根据自身情况回答完所有问题后,Alan Mind 会为用户生成心理健康评分,并根据用户自身情况向其推荐心理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导。 2.专业课程及指导。除了Mood,其他几款产品也在App中引入了专业内容。其侧重以文字形式向用户科普心理及情绪知识,比如“什么是抑郁?”“我们如何应对抑郁?”这些科普内容一般会分为多个章节向用户展示,而且一般只有第一章对用户免费开放,后续章节一般需要付费解锁。 这方面Alan Mind似乎还是比较专业的,App中设置了(9位专家以视频课程的形式教用户如何处理情绪问题)、(以音频的形式指导用户通过呼吸来稳定情绪)、(情绪心理主题的文章)等等。 它是这类应用中非常新颖的一种形式。Alan Mind会为用户设置很多话题,并围绕这些话题向用户提问。比如在“自我肯定”这个主题下,Alan Mind就设置了“你最近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的问题。其实这和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对话很类似。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也会向来访者??提出各种问题,引发对方的思考,从而感知到很多潜意识的情绪和想法。 Alan Mind恢复心理咨询专业指导 3、小游戏。根据我看过的资料,游戏其实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游戏中加入了一款名为“情绪”的小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各种描述情绪的单词会从屏幕底部滑到顶部,有积极单词,也有消极单词。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第一反应选择符合自己当前状态的单词。这个游戏的重点在于每天玩,观察自己选择的单词的变化。 《Mood》中的小游戏更加贴近于放松减压,在《Mood》中加入了Slime、 、Color 等减压小游戏,以达到愉悦情绪的效果。 心情小游戏 其实类似的按史莱姆的超休闲减压游戏还有很多,之前在很多超休闲游戏的激励视频中都看到过按史莱姆在手机屏幕上的素材。可能是因为这种广告素材特别猎奇,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Mood在投放广告素材时也选择了同样的素材。 Mood 的创意 总体而言,情绪追踪类应用显然比肯定类应用复杂,但由于内容更多,可以产生更多付费点。当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时,这些应用对个人成长的帮助更大,因此该品类比肯定类应用更具可持续性。不过也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心理健康类应用的几款代表产品在产品设计和内容方面已经相对成熟,但在营收和用户规模上仍远远落后于冥想类应用,而且该领域目前还没有中国出海厂商。 情绪健康应用会是中国制造商出海的下一个好选择吗? 由于我还没看到中国厂商的情绪健康应用出海,所以我只能从其他角度推测情绪健康应用是否能顺利出海。 1、从上述情绪追踪应用的收入数据来看,这个市场规模尚不大,且与冥想市场不同,没有头部玩家,形成难以撼动的格局。再加上Mood的DAU增长释放出需求增长的信号,可以判断这个市场处于规模增长但相对分散的状态。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今年以来,不少提供远程心理治疗的平台都获得了融资,如新加坡心理咨询平台Mine’d在2月16日完成2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心理健康直播辅导平台Mine’d在1月10日完成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可以看出,资本也看好在线心理行业的市场。 相比于出现问题才寻求帮助的健康咨询平台,情绪追踪应用的切入点更早,有更多探索的可能性。 2. 但其实大公司也在布局,时间窗口会慢慢关闭。今年1月,它收购了一家人工智能心理健康公司。它还有自己的APP,在APP中为用户设置了4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是一套对话式的心理咨询。系统会向用户询问有关情绪的问题,当用户回答时,它会利用其AI技术进行回应,让用户更好地感知自己的情绪。 之所以吸引到,正是因为其对话式心理咨询功能所采用的AI技术。收购后,曾表示“凭借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体验,具有很强的参与感。随着我们继续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心理健康和养生平台,其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优秀的团队——将帮助我们稳步推进产品和内容战略。” 可以看出,那些在冥想赛道取得第一名的APP,也需要加入情绪健康辅导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而对于情绪健康APP来说,随着未来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或许也会成为一道非常重要的壁垒。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国内用户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国内市场也出现了不少心理健康相关的APP。不过与国外情绪健康APP“小而美”不同,国内心理APP的特点是“大而全”。比如know旗下的 APP就集成了冥想、CBT练习、社区、心理课程等多种功能,还增加了分享板块…… 一款名为“清心清舒”的国产心理健康应用 结论 总体来看,国内心理健康应用市场正在发展,心理健康应用数量不断增加。但国内产品与海外产品在风格、产品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厂商若想进军海外市场,需要对产品进行较大的调整,包括功能设计、UI等。 对于以上两类心理健康类APP,我倾向于认为情绪追踪类APP对用户的意义更大,并且作为较早的切入点,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