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成都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咨询 >> 成都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调查: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心理咨询室?
详细内容

成都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调查: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心理咨询室?

时间:2024-07-06 12:11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看到同学们纷纷踏入职场或踏入校园,为了准备博士论文而推迟一年毕业的李胜心里有些不平衡。发现自己心情不好后,当时就读于福建某大学的李胜在朋友的建议下尝试了解心理咨询,并第一次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试点地区所有高校均已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工室。

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室?是否了解自己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情况?有咨询需求时能否得到及时满足?咨询体验如何?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年学校传媒对全国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到246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7595份。调查发现,85.1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所在高校设有心理咨询室;78.13%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置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其中43.50%表示完全满意,34.63%表示比较满意。

师生双向探索促进高校心理咨询室有效性

早在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其中“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条款指出,高校应当按照行业要求设置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学院(系)、学生宿舍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间应当能够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

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受访者使用高校心理咨询室解决困惑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完全解决(27.37%)、部分解决(34.17%)、不太解决(7.10%)、没有解决(1.58%)、咨询后压力较大(0.54%)。54.44%的受访者表示心理咨询咨询室为学生在校园内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私密的咨询场所;50.19%的受访者认为在遇到困惑、压力等情况时能得到解答和帮助;49.69%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情感支持与引导。

成都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咨询室_成都双向情感障碍医院_双向障碍可怕吗

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经历让李胜感到舒心、有效。在下定决心接受心理咨询之前,李胜在朋友的推荐下阅读了两本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阅读这些书,对我接受心理咨询起到了帮助。看完之后,我明白了心理咨询既不是可怕的怪物,也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咨询师和来访者是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关系。”带着这样的客观认识和平和的心态,李胜开始预约校园心理咨询。

李胜的咨询持续了大约半年,总共约8次咨询,每次间隔一至两周。“几乎每次咨询都是以泪水结束的。”咨询师是一位40多岁的女性,温柔、善良、包容。“她在咨询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情感支持,在咨询室安全的环境中,她引导我思考、回忆童年的往事。”李胜觉得咨询很有帮助,解决了自己内心的一些成长问题。

今年1月,在广东某高校就读的刘嘉男感觉自己被忙碌的实习、杂乱的论文草稿、扑朔迷离的求职经历“困”住了。学业上的困扰带来障碍,与周围人交流不畅。感觉情绪不对劲,刘嘉男想到了心理咨询。他在网上搜索所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公众号,找到预约咨询的入口。约20名校外心理机构全职或兼职的咨询师的照片、简历、专业领域、治疗方法等映入刘嘉男眼帘。在与学校咨询师一个小时的交流中,刘嘉男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分阶段梳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与心态。“之前不知道怎么梳理,很多思绪都很混乱。”

“与2020年之前相比,近年来大学生预约心理咨询室的总体数量和占比逐年上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魏萍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20余年。在她看来,心理咨询预约数量的上升,离不开相关科普工作、社会认知度的提升。克服和改变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不愿意前来咨询的学生肯定有其合理的顾虑,但我们迫切希望消除心理疾病污名化的负面影响,鼓励有需要的学生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魏平介绍,当前,高校正在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方式,如增加学生心理咨询预约次数、增加专兼职心理咨询数量心理咨询开通简易的校内心理咨询预约系统、设计发放心理咨询室文创产品、开设公众账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

有需求,也有顾虑。受访者对心理咨询室的公开性和保密性较为顾虑。

据中青报校园传媒调查显示,68.9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不需要学校心理咨询室,14.80%的受访者有需要且去过学校心理咨询室,16.27%的受访者有需要但没去过。在有需要但没去过心理咨询室的受访者中,没去过的原因包括不了解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情况,不敢贸然前往(44.86%);担心咨询后被周围的老师、同学知道(27.68%);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室不够专业(20.65%);学校心理咨询室空间有限,预约困难,手续繁琐(17.73%)等。

成都双向情感障碍医院_双向障碍可怕吗_成都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咨询室

刘嘉楠在自己所在的宿舍门口等显眼的地方看到过宣传贴,上面写着如何预约学校心理咨询室。“如果你自觉想得到帮助,很容易找到咨询的方法。”不过,不同高校对心理咨询室的宣传程度不同。就读于河南某高校的赵梦媛坦言,自己对学校的咨询室不太了解,遇到心理困惑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咨询师。“学校对校园心理咨询室的宣传不多,有些人甚至可能不知道在哪里。”

“预约难”、“必须配对心理咨询师”也是北京某高校学生林浩然在选择校园心理咨询室时遇到的难题。此前,他曾出现过负面情绪,原本计划预约校园心理咨询室,但一直没接到电话。由于迫切希望得到心理支持和辅导,他最终选择了市场上付费的心理心理咨询。

针对不同受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室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担忧,魏平表示,高校需要通过心理学课程、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高校心理咨询室的真实情况。“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我们从2007年开始就开设了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在课程中我们不仅会介绍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具体情况,还会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渠道宣泄,比如介绍一些校外的心理公益热线资源,满足一些不愿意到校内咨询的学生的需求。”

林浩然还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隐私保护问题表示担忧,“我看过一些报道,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后,学校心理咨询室会把学生的情况上报给学院,一些没有心理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介入,会增加接受心理咨询学生的负担,小麻烦酿成大麻烦,很不值得。”

在福建某高校就读的隋梦颖也曾担心过隐私泄露、咨询师专业性不够等问题,但尝试了几次后,她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偏见。“由于心理咨询的培训背景不同,咨询的侧重点、分析角度有很大差异,很多人觉得效果不如预期,可能是因为没有遇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

刘嘉楠曾经看过一篇自媒体文章,讲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向家长、同学泄露学生隐私的事件。当他拿着文章与一位熟悉的心理老师讨论时,这位老师既愤怒又伤心。“他说,虽然他和同事都是学校里的老师,但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工作流程。他也担心这篇文章会让那些想要寻求帮助的学生不敢寻求帮助,从而错失获得帮助的机会。”刘嘉楠认为,隐私保护机制应该更加严格和完善,也希望一些自媒体不要妖魔化学校的心理咨询体系,让一个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的良好而必要的手段失去效力。

对于受访大学生所关心的“隐私泄露问题”,魏萍表示,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保障学生福祉是重中之重。她介绍:“保密违规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比如学生有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等行为时,心理咨询会与学生本人沟通,与其商讨如何告知辅导员和家长。辅导员会反复与学生讨论哪些内容该告知,哪些内容不该告知,让学生明白披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寻求各种资源,帮助他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如果需要辅导员与学生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心理咨询会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包括事前的心理准备、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等,让家长不仅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更能感受到学校与他们是一样的。”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大家互相支持,共同面对。”

成都双向情感障碍医院_双向障碍可怕吗_成都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咨询室

受访大学生期待高校心理咨询室未来发展

虽然目前还不需要问诊,但赵梦媛认为,每个人都会遇到焦虑、迷茫的时刻。相比于“大锅饭”式的讲座,她更期待大学心理咨询室提供的针对性沟通。“每个人缓解压力的方式都不一样,掌握了缓解压力的通用方法后,更需要个性化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中得到内心支持的李胜希望有需要的同学们能够敞开心扉,走进心理咨询室。但他也发现,目前一些心理咨询室的“知名度”并不高,青少年对于如何缓解心理困惑甚至出现问题也缺乏直接的认知。“很多人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也不容易找到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路径。”他觉得,这是校园心理健康机构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愉快的心理咨询经历后,李胜希望同学们能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客观看待心理咨询,敞开心扉,有需要的时候就走进心理咨询室。如今,他在复旦大学读博士,想着有机会的话,也去新学院的心理咨询室做心理咨询。这次不是因为心情不愉快,而是想分析自己的性格和原因,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心理咨询不一定只用来解决内心的痛苦,终身成长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很多人不理解这方面,但它能帮助我们实现更完整的心理功能。”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李胜感到自己的价值观在发生变化,他希望在学校找到心理咨询室,去一个更舒适、更安全的环境,整理自己的新思想。

中国青年报校园传媒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对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发展抱有期待,包括增加咨询地点,满足更多学生需求(55.39%);完善咨询室保密制度(53.19%);简化咨询室预约流程(50.81%);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引进更多专业人才(50.28%)。

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室未来的发展,魏萍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首先,应该去污名化心理疾病和心理咨询。“不能因为学生遇到了一些问题就给他们贴上粗暴的标签,而应该陪伴他们一起面对,相信他们有解决问题的潜力。”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能力问题值得关注。“要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晋升空间、薪酬福利等问题的关注,让更多的人看到心理咨询的工作,让他们无忧无虑地为学生服务。”此外,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也许现在有的学生出现了一些症状,但请给他们多一点耐心、宽容和陪伴。等他真正走出这段时期,他会很感激在他最黑暗的日子里,有这么一束光,让他继续坚持下去。”(文中除赵梦媛外,其他接受采访的学生均为化名。中国青年报记者程思碧若虚王俊丽)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