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情绪低落心理咨询|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华西医生教你正确区分时间:2024-08-26 12:05 丨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D:)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 抑郁这个词成了我们的流行语。 被领导骂了一顿后,他大叫自己抑郁。 下班后我想打车,但是看到前面已经有68个人了,等得我好抑郁啊! 当我回家辅导孩子写作业,无论是耐心解释还是生气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我就会抑郁得怀疑人生! 嗯,我还不认识你。 抑郁确实与情绪有关,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抑郁情绪等同于抑郁。 那些总是抱怨、大喊抑郁、大喊天要塌下来的人,并不一定患有抑郁。 相反,一些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快乐的外向者实际上可能患有真正的抑郁。 今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张军医生携手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范家萱、陈克良、孙尚伟,来和大家聊一聊抑郁那些事。 抑郁是一种比较常见但又隐藏很深的精神疾病,它影响人的感受、思维和行为,并可能导致各种情绪和身体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统计,全球抑郁患者达3.22亿,患病率约4.4%,我国抑郁患病率为4.2%,性别分布上,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分布上,55岁至7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为抑郁易感人群。 不要以为只有成年人才会得抑郁,青少年甚至儿童也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在15至19岁的青少年中,男性患病率约为3.1%,女性约为4.6%。在我们华西精神卫生中心,最小的抑郁患者只有6岁。 其实,从专业角度来说,抑郁是一个大家族,其中包括季节性抑郁、产前/产后抑郁、经前抑郁、神经衰弱样抑郁、情感性抑郁、持续性痛苦抑郁、伤心性抑郁、“神经质”抑郁、“疯狂”抑郁很多类型。 以下是抑郁的症状。不仅您自己能感觉到,而且您周围的人也可能会注意到这些变化: 01 公众账号名称 我大部分时间都很抑郁,感到悲伤、空虚和绝望。 02 公众账号名称 大多数时候,我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不再感兴趣。 03 公众账号名称 在没有刻意减肥或增重的情况下,体重出现明显的下降或增加(比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体重的5%),或食欲持续性下降或增加。 04 公众账号名称 我几乎每天都会失眠或者困倦。 05 公众账号名称 容易烦躁、易怒、焦躁不安,或反应迟钝、茫然、目瞪口呆,并且自己和他人都能注意到明显的焦躁或迟钝。 06 公众账号名称 我几乎每天都感觉疲倦、精疲力尽或缺乏活力。 07 公众账号名称 感觉自己一文不值,或有过度、不恰当,甚至是有点“无缘无故的”内疚感。 08 公众账号名称 每天都有消极的想法,注意力下降,或者犹豫不决。 09 公众账号名称 反复出现无意识的死亡念头、没有具体计划的自杀意念或没有具体的自杀计划。 10 公众账号名称 儿童青少年更需要注意的是易激惹。 两个核心症状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以下两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就要考虑患有抑郁的可能,尤其是如果症状持续2周以上,没有改善,就要认真对待。 症状 1:持续感到沮丧、无法快乐、感到悲伤或不快乐。 症状 2:兴趣或愉悦感持续、普遍下降或丧失。 区别 抑郁情绪低落和抑郁 问 “医生,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您如何区分正常的不开心和抑郁导致的不开心呢?” A:正常的“抑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遭遇特定生活事件后,内心不愉快、无聊、压抑的体验,是人们正常且与生俱来的情感反应。比如丢了手机会感到沮丧,被忽视会不开心,分手会难过,工作或学业上遇到艰难挑战无法完成会焦虑。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较短,可以通过倾诉、运动,甚至吃一顿火锅、睡觉等方式进行调节,一般在2周内就能缓解甚至消除。 抑郁没那么容易,抑郁患者的情绪低落,并不直接与某一特定事件有关,可能是因为一般人认为微不足道的琐事所致,也可能是很久以前发生的“错事”又浮现在脑海,难以沉下。换言之,物是人非,但悲伤/内疚/羞愧/后悔/抱怨等情绪依然无法排解,他们常常表现出莫名的不开心、入睡困难、早醒、自责,甚至有自杀的念头,这些都与自己的处境很不相称,给人一种“小题大做”的感觉。 同时,抑郁的症状持续时间很长,以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计。 至于为什么会得抑郁,原因实在是太难找了,这涉及到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生物学角度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遗传学研究发现,如果家族中存在患抑郁的亲属,那么其后代患抑郁的几率比家族中没有患抑郁的亲属要大,发病率大约高出2至10倍。 2. 神经化学因素 抑郁患者脑内的单胺类(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和神经肽(生长抑素、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出现异常,导致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动力不足等症状。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是当前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 3. 神经免疫因素 情绪障碍或重大生活事件可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异常也可能是情绪障碍的原因。 抑郁患者体内各种细胞因子的水平高于正常人,反之,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的人,也会出现行为和情绪的异常。 4.神经内分泌因素 荷尔蒙的变化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和行为,身体荷尔蒙平衡的紊乱可能会导致或引发抑郁。 例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具有显著的精神活性作用。怀孕、产后几周或几个月、甲状腺问题、更年期或其他情况可能会扰乱激素调节。 5.神经生物学因素 抑郁程度越严重,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扣带回的血流和代谢活动越不正常,左右脑不同脑区的不对称激活可能与抑郁的发生和缓解密切相关。 社会上很多人对抑郁都存在误解,包括抑郁患者的亲朋好友,甚至抑郁患者本人。 误解一: 充满笑容、友善开朗的人不会患抑郁? 很多人以为性格开朗、常带笑容、待人友善的人就一定不会得抑郁。得抑郁的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心胸狭隘。然而,这是对抑郁最大的误解。 微笑、友善、开朗只是性格特征或者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和抑郁没有本质联系,但可能有轻微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正相关意味着这是他们潜意识的保护因素,负相关意味着他们要保持身心分离的状态,一方面难以表达和释放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微笑,真的很难。 因为他们爱笑、友善开朗,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求更容易被忽视、更难被发现,所以一旦他们主动寻求帮助,请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心。 误解2: 抑郁是否意味着脆弱、无助、不够坚强? “现在谁不抑郁啊?别抱怨了,打起精神来……” “坚强点,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个XX得了癌症,但他和你不一样……” 这大概是很多抑郁患者听过的“建议”,但其实离理解他们还相差甚远。 他们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病了,但身边的人却未必认为这是一种病,甚至有人觉得他们想太多、虚伪、脆弱、不堪一击…… 为了不让自己的抑郁、消极、笨拙被发现、加剧,影响到他人,很多抑郁患者会努力把自己包裹起来,躲起来,不说话,不思考,不哭。内心深处,他们不断让自己坚强、坚强、再坚强,一次又一次地忍耐。抑郁患者就像被吸进了抑郁黑洞附近,其实他们一直在努力、勇敢地不放弃自己,如果真的放弃,那也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抑郁是一种病,是一种让人丧失活力,失去正确感知快乐、喜悦、兴奋、悲伤、痛苦的能力的病,它跟坚强、脆弱无关。 误区三: 抑郁就是焦虑,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吗? 前面提到,“抑郁”有大家族,“焦虑”也有大家族,有很多患者属于同一个家族。比如一个抑郁患者,可能之前患有恐高症、社交恐惧症、急性焦虑发作,也可能患上广泛性焦虑症。如果把焦虑看得比抑郁严重,用过度焦虑、担忧来解释抑郁的病因,那就大错特错了。 极少数抑郁患者病情严重到思维混乱、说话困难、言语不合逻辑,但这些情况下,我们绝不能给他们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因为他们的抑郁几乎总能在接受治疗几周或几个月后恢复正常。 根据量表的问题,评估您过去2周的情绪。0、1、2、3代表以下内容: 0 = 完全没有 1 = 几天 2 = 一半的天数 3 = 几乎每天 选择 0 表示 0 分,选择 1 表示 1 分,依此类推。 该量表的总分范围是0至27分。 0至4分表示无抑郁。 5~9分属于轻度抑郁。 10至14分属于中度抑郁。 15至19分属于中度至重度抑郁。 20-27分是抑郁。 PS:该量表仅供参考,具体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判断。 抑郁的诊治应在有资质的医院、由有资质的医师进行,已明确诊断为抑郁的患者或者疑似患有抑郁的患者,可到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心理咨询处接受心理咨询。 1.去医院就诊 ①心理治疗 如果只是想通过心理治疗来达到治疗抑郁的良好效果,要求是比较高的: 不幸的是,目前中国只有极少数抑郁患者能够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 ②药物治疗 可以治疗抑郁的药物有很多,抑郁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进行抑郁治疗。 从目前的治疗效果来看,即使对于非常严重、持续性的抑郁,大多数人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也会取得相对满意的疗效。 ③物理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医院里还有针对抑郁的物理治疗选择,近年来,国内外权威药监部门批准的物理治疗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对抑郁也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 2.抑郁治愈后可能复发 有些人一生中可能只会经历一次抑郁,但有些人可能会经历多次。由于不同因素的刺激,即使是经过正规治疗已经康复的抑郁患者也可能会复发。 对于复发,也要保持冷静。抑郁既然是病,就有复发的可能。毕竟,今年感冒了,明年可能又会感冒。如果复发,就去医院治疗吧! 1. 学会发现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你发现自己有负面情绪时,可以向身边重要的人或者朋友表达。 现代社会的成年人压力很大,但我们好像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抱怨太多,别人会说你没有正能量。小小年纪,不好意思轻易哭,鄙视自己的放纵和软弱,就连发朋友圈,好像也只有唱歌跳舞…… 其实,学会表达负面情绪是一种很好的释放自我的方式。你不必担心打扰到别人,表达负面情绪对别人的生活也没有那么重要。相反,当每个人都能表达出真实的自我时,也许有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彼此之间会更加融洽。 毕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不发脾气的人容易记仇,总是喊着减肥的人容易发胖,不流泪的人容易胃痛、肝受损。 2.学会激发积极情绪 比如,运动、与朋友交流、聚会、看书、听音乐、看西部辟谣队的科普文章等,通过积极的活动来激活积极情绪。 3.学会阻止负面情绪 我们必须对那些容易刺激我们产生并持续卷入负面情绪的事件说不! 以网络负面信息为例,如今很多人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但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刺激比现实世界更直接、更强烈,也更不可控。对于刚好有抑郁和倾向的人来说,这些负面信息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内心。抑郁患者经常会在网上寻求共鸣和解决方式,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抑郁的结合体。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被一些负面信息所纠缠,并产生负面情绪时,应该尽快摆脱它,多和朋友家人倾诉,多安排一些积极的活动,让自己的情绪变得积极活跃。换句话说,多晒太阳,少玩手机! 如果我们身边有抑郁患者,我们应该这样帮助他们: 01 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不要用过激的言语刺激或责备他们; 02 提供安静、安全的环境,以妥善存放潜在危险物品; 03 永远、永远、永远耐心地倾听他们所说的话; 04 如果发现周围有人有抑郁倾向,应及时观察、关心,必要时带其就医。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一倍。 但我们永远无法使生活中的快乐、幸福和满足感加倍。 我们逐渐认识到生理疾病是无法由我们自己控制的。 事实上,精神疾病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和责任范围。 所以, 作为人,没有必要道歉。 没有必要对患有抑郁感到羞耻。 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 参考 1. 世界(世卫组织). 及其他:.:World 2017;:CC BY-NC-SA3.0 IGO.1 2. 世界(世卫组织). 及其他:.:World 2017;:CC BY-NC-SA3.0 IGO. 3. EJ、M、RJ 等。论[J]., 2003, 34(1): 13-25. 4.Gin S Malhi,J John Mann.[J].遗传学与遗传,2018,392(10161),2299-2312. 5. A. . 链接与CHD[J]. ,2007,107,S24-S24。 6.页岩气[J].时代建筑,2014,31(7):21-24. 7. M,-Haupt M L.,和边率[J].世界,2014,13(3):306-309。 8. 斯塔尔. 精神药理学精要:处方指南[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9.苏文俊;曹志勇;姜春雷.抑郁的炎症机制及诊治新策略[J]. 生理学报, 2017, v.69, 199-206. 10. 徐永军;盛晖;倪欣.抑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4):99-102. 11.刘佳丽,袁玉鹤,陈乃红.抑郁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15-18. 12. 梁红锦;万雪英;彭芙蓉.抑郁是什么?抑郁不等于抑郁临床研究. 第32期,2019年11月 (本文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张俊医生,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范家萱、陈克良、孙尚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