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成都情绪压力心理咨询 >> 成都情绪压力心理咨询|提升心理弹性:增强心灵的免疫力,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焦虑
详细内容

成都情绪压力心理咨询|提升心理弹性:增强心灵的免疫力,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焦虑

时间:2024-11-24 12:22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人生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有的人无法挽回,有的人则每一次挫折都变得更加勇敢。这只是天赋的问题吗?其实,能否迅速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并不是少数幸运者所具备的天赋,而是取决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心理灵活性。提高心理弹性就像增强大脑的免疫力一样,是长期心理健康的关键。

目前,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出炉,“有的家庭欢喜,有的家庭悲伤”的故事正在一次又一次上演。高考后家长和孩子的焦虑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事实上,焦虑这种负面情绪是现代人的通病。它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人们生活的幸福,打破了身心的健康平衡,甚至夺去了人们的生命。

因焦虑而枯萎的花朵

2020年6月,华北大学一名学生坠楼身亡。大二学生小阳在课程补考中作弊。监考人员发现并没收了试卷。离开考场后不久,他从大楼坠落。 2019年11月,重庆一名高中生跳楼身亡,留下遗言:“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下次再让自己失望之前,还是早点结束吧。”

除了一些自残危机事件外,还有一些青少年将内心的压力发泄到他人身上。 2020年7月,河南平顶山高考考场,一名考生情绪失控,当场撕毁另外两名考生的答卷,给他人造成负面影响。

今年由于COVID-19疫情影响,推迟开学、线上教学、推迟高中高考等措施打乱了学生正常的学习节奏和习惯。孩子们难免会感到不舒服和焦虑,尤其是中小学复课后。有些地方学生心理危机频发,甚至出现学生跳楼等极端事件,其起因只是意见不合或出了问题。例如,今年3月,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名12岁的孩子因上网课不积极而被家长严厉责骂。他来不及多想,就从楼上跳了下去,死了。无独有偶,河北邯郸市一名9岁小学生因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踢出了“钉钉群”。他从15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些极其负面的事件除了令人遗憾之外,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为什么有的人表现得消极、脆弱甚至走极端,而有的人则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以高考为例。每年,数以百万计的考生面临着进入高等教育的巨大压力。有的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准备考试,但也有考生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或者做出损人害己的极端事情。 。

事实上,在相似的情况和压力下,个体的心态和行为是完全不同的。 “心理灵活性”的概念可以用来解释这种差异。

什么影响个人的心理灵活性

心理复原力(nce),又称复原力,是指个体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安东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借用物理学中弹性的概念来解释,人受到外界压力后,有的人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有的人短期内无法恢复。至正常状态。

成都心理咨询情绪压力中心电话_成都情绪压力心理咨询中心_成都心理机构

目前,学术界对心理弹性有多种定义。尽管观点不同,但他们都同意两个基本的操作定义要素:个体遭遇逆境和个体成功应对。在一定程度上,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心理灵活性增加的过程,即个体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过程。心理灵活性在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压力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通过心理灵活性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面对同样的压力时,如果个体的心理弹性较小,则更难以理性应对挫折和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相反,如果个人的心理灵活性越大,他或她的心理健康就会越好。因此,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心理复原力并不是一个宽泛、虚无主义的概念。它有具体的可衡量维度,包括个人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支持、问题解决能力、情绪稳定性、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社会支持、个人复原力等方面,已列出为心理弹性程度的具体量化因素。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个人的心理灵活性?心理学家库普弗()认为,心理灵活性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从内在影响因素来看,遗传和人格特质决定了个体对事物的总体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此外,个体的性别、年龄、智力水平、社交能力等也会影响其认知情感处理水平和自我评价能力。差异,造成心理灵活性的差异。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风险因素由各种压力和挑战组成,如来自亲子关系、父母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来自家庭的压力,以及来自社会的学业、就业、升迁、情感、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其他压力。保护性因素包括积极的家庭支持、良好的同伴关系、学校和社区的保护等。如果保护性因素能够抵消和消除危险因素对个体的负面影响或伤害,个体的心理状况就能保持在健康的水平。一些小事引起的负面反应,会产生间接的连锁反应。例如,父母离婚可能会导致家庭经济能力恶化,导致孩子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交能力较差,导致心理灵活性较低。由于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基因、后天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每个个体的心理灵活性也不同。有些人经历逆境就会变得更坚强,但有些人经历同样的挫折后会变得更坚强。脆弱的。许多研究证实,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弹性有重要影响。例如,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上海初中生的心理灵活性仅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养育方式的一些因素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养育方式与心理的关系 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教养方式可以显着预测儿童的心理弹性,总体贡献率较高。正是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灵活性受到原生家庭成长、社会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才有可能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训练来改变他的心理灵活性。因此,心理灵活性是可塑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自我调节,并在积极的引导、帮助和鼓励下,其心理灵活性是可以适度提高的。家庭和学校可以根据上述心理灵活性特征,从多个维度锻炼孩子的心理灵活性,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了解并掌握一些提高心理灵活性的方法

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灵活性尚未形成。一方面,这将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会让他们的心理灵活性更容易塑造。因此,培养和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灵活性对于维护社会整体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童年时期,家庭关系的和谐非常重要。在孩子面前,照顾者应尽力维持和谐的关系。在学前班,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适当鼓励孩子的发展,帮助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学龄儿童,教师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和价值观。

在家庭层面,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引导孩子的心理问题,鼓励孩子发泄情绪,适当减轻孩子的负担;避免溺爱孩子,因为父母爱他们的孩子。深远、全方位的保护,只会让孩子的心理灵活性变差。我们要学会赋予孩子解决问题的力量;注重挫折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胜负观。比如,在和孩子玩耍时,不要盲目屈服,而是要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利用OB训练干预技术,即让孩子与尽可能多的陌生人互动,共同完成一些任务。让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人相处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而他们相互认识、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相当于应对挑战。经历这种无害且有教育意义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心理灵活性。

在学校和企业引入OB培训干预技术,让参与者进入陌生的环境进行探索,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心理灵活性。常见的学校夏令营活动、团体辅导、各种企业文化活动等都蕴含着心理OB的培训思想。学校和企业还可以引入心理灵活性测试,如使用-等心理灵活性量表定期评估学生和员工的心理灵活性水平,对心理灵活性水平较低的人员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和帮助。对于个人来说,由于心理灵活性与个人规划有关,因此设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减少过高的期望也是幸福和健康的关键。

增强心理灵活性是个人和社会的目标问题。

成都心理咨询情绪压力中心电话_成都心理机构_成都情绪压力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灵活性除了可塑性外,还具有稳定性和局限性的特点。稳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弹性虽然具有可塑性,但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年龄,其心理弹性是相对稳定的。有限性是指从整个生命历程来看,个体的心理灵活性虽然发展变化,但所能实现的最大价值是有限的。因此,笔者认为,盲目地将危机的爆发归因于涉事个体心理灵活性低下的观点值得质疑。因为在某种情况下,一旦外部压力超过了个体当时心理弹性的上限,任何人都会出现心理崩溃,从而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在压力情况下,心理灵活性与所经历的压力呈负相关。压力越大,个人的心理弹性就越小。换句话说,在个体所拥有的保护性因素与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之间的博弈中,如果保护性因素不足以抵消和化解压力的影响,那么个体的心理灵活性就会被削弱甚至丧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平时可以轻松应对的小挫折,在面临多重压力的特殊时刻,却可能成为人生难以承受的负担。可见,将青少年自杀、伤害他人等极端事件日趋频繁简单归咎于个体心理灵活性较低,是片面的。提供充足的社会支持,及时化解和减轻压力,保持和提高当事人的心理灵活性,是避免极端事件发生的有效保障。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识较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感到严重的挫败感,需要提高心理灵活性。笔者研究发现,在COVID-19疫情下,年轻人的焦虑抑郁更为严重。原因是青少年应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学校层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要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营造积极向上、互助互助的校园氛围,增强学生对集体学习生活的归属感;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展专题心理讲座、提供支持性心理咨询等。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心理韧性应用和干预研究的一些成功经验,比如提出的心理韧性六策略训练计划由He和He于1996年提出。这六项策略是: 为学生提供参与有意义活动的机会;建立并保持对学生的高期望;营造关爱和支持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的亲社会倾向;制定清晰一致的行为规范;教授学生社交和生活技能。

此外,由于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劳动一族已成为心理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提高心理灵活性也是他们不可忽视的诉求。在公司层面,应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公司的人际环境有待改善;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

当然,不仅是青少年和职场人士,其他群体也需要保持和提高心理灵活性,因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疫情反复、民生就业等各种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负面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可能长期存在。 。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对公众的支持,保持公众的心理灵活性。有效的社会支持离不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强调的是,心理社会服务不应仅限于少数心理障碍群体和特殊群体,而应覆盖尽可能多的正常个体,通过提高心理灵活性,减少出现心理障碍的可能性。有关部门还可以依托社区、街道实施网格化社会心理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和咨询服务,向居民传授人际沟通、情绪控制、压力管理等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事实上,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安康,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增强心理灵活性不仅是每个人终生的课题,也是社会心理服务的目标之一。

(作者:胡庚丹,同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