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情绪低落心理咨询|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走高,治疗困境如何破解?时间:2024-07-11 12:07 高月辉 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抑郁风险检出率呈现低龄化趋势,但由于问诊费用高昂且难以承担,不少精神疾病患者选择终止治疗。 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短缺,即便是收费数千甚至数万元的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师的专业素质也难以得到保证,一些患者即使支付了高昂的费用,也未必能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一些省市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做法值得推广,但要全面纳入,还必须解决医疗机构心理科室严重不足、心理咨询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重庆某高校大二学生李想最近情绪迷茫、无助、抑郁。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后,老师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他找到重庆一家公立三级医院,挂号、会诊,医生诊断为抑郁,建议定期治疗。在了解收费标准后,他只好放弃治疗。 “一次挂号、治疗就需要几千元,如果长期治疗,我们家根本负担不起。”李翔日前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表示。 像李翔一样需要心理治疗的患者还有很多,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费用而不得不放弃。 202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在最新的国民心理健康调查中,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其中,18-24岁年龄段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2023年3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对外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全国17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数达3000万。 国内的心理咨询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医疗机构,但设有心理科室的医院相对较少;另一种是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近年来在市场上大量出现。记者咨询了多家医院和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与专业心理咨询面对面交谈40至50分钟,费用接近千元。由于心理咨询治疗见效时间相对较长,患者一个疗程往往需要经过五六次咨询或数十次咨询,费用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心理咨询治疗费用成为越来越多精神疾病患者的另一大“心痛”。 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抑郁风险检出率呈现低龄化趋势。部分省市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提高患者就医积极性。但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将其全面纳入医保仍面临诸多挑战。 成本高昂,难以承受 被迫终止心理治疗 北京居民张红依然记得医院心理咨询室曾经给予她的力量。 自半年前被确诊为抑郁以来,张红一直按时吃药,每周都会去医院做两次心理咨询。医生很友善,耐心地听她诉说所有的烦恼,“就像一缕阳光穿透阴霾,照在我身上”。半年来,她感觉自己慢慢地从深渊里爬了出来。 但后来张红的心理医生告诉她,医院决定调整心理咨询价格,每次咨询费用涨至800元。 “每次咨询要两次,一周要花费1600元,再加上常规用药的费用,实在是太贵了,而且不是长久之计。”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医生的评估,她最终选择终止心理咨询。 回国后,张红开始查找社会上的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发现虽然有的机构第一次咨询收费只有一两百元,但之后每次咨询都要花三四百元,甚至上千元。 另一个因为无力承担治疗费用而选择放弃治疗的人是来自陕西西安的何晓。 2022年,何晓被确诊为抑郁,但她没有医保,一次检查加吃药就花了1500多元,因为费用高昂,加上害怕产生药物依赖,她慢慢就不再吃药了。至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何晓多方打听,收费都不低,所以她再也没有上门咨询过。 一些受访患者也坦言,由于问诊费和药费都比较昂贵,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感觉好些了就停药,尝试自我调整。 一位已经带孩子参加过多次心理咨询家长告诉记者,即使是最低级别的儿童心理咨询服务,如果经常使用,也要花费相当多的费用,而且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所以她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尝试。 “知道费用后更抑郁”、“价格太贵,我负担不起”……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心理咨询价格昂贵的话题始终引起这个群体的共鸣。 记者发现,目前心理咨询主要有三种形式:网络咨询、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收费标准根据咨询师级别、咨询时长、地域等不同差别很大。最低收费每小时200多元,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心理咨询每小时收费2000多元。他们通常按全程收费,一个疗程的费用可达数万元。 广东一位执业心理咨询表示,心理咨询的定价一般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学习成本、患者对其职业的认可度、订单质量和数量、地区消费水平等。以学习成本为例,心理咨询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至少需要研究生学历。毕业后还要经过各种培训、工作后的咨询和督导,每一项费用都不低。 咨询机构各有不同 有些人拼命推销课程 部分受访者还担心花了高昂的费用却得不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家住湖南长沙的刘斌,2020年意识到自己生病了,父母就带着他到当地医院治疗。当时医院有心理咨询,价格两小时500元左右。他大学毕业后到外地工作,陆续找到了几家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价格每小时300到800元不等,但效果不大。 “花了钱,却不知道找的心理咨询是否合格。”刘斌说。 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不少精神疾病患者反映,在心理咨询时被“骗了”、“花了不少钱却得不到专业咨询”、“被不良心理咨询胁迫诱导,遭受严重精神创伤”、“来寻求帮助,结果反而更抑郁”…… 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报道,近10年来,全国心理咨询机构数量已超过10万家,心理机构年均增长率超过40%。但目前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很多治疗效率低下。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些收费数千甚至数万元的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师的专业素质值得怀疑。虽然是非入门级职业,但一些机构却将心理咨询培训证书包装成“职业资格证书”。一些机构还声称,只要完成全部课程学时,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拿到证书,成为心理咨询。甚至还有“披着羊皮卖狗肉”的机构,自称是心理咨询,其实是婚介机构、瑜伽馆、占星算命等。还有各种治疗方法,比如灵气按摩、全息治疗、芳香疗法等。 曾在北京一家课外英语辅导机构工作的孙女士,需要通过心理咨询考试才能达到岗位要求,比如给家长讲解如何克服家庭焦虑、如何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其实考过的人都知道,这个证书很容易通过,可以说百分百通过。考完之后,我再去做家长讲座,这样会显得我更专业。”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培养一名心理咨询的时间成本与培养一名内科医生的时间成本相差无几,一名合格心理咨询咨询师的系统培养过程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的学习过程类似。一般本科、硕士期间需要学习30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在导师指导下至少完成250小时临床心理学实践和200小时专业督导(团体和个人督导)培训。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终身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监督。 缺乏专业技能的心理咨询咨询师,很容易导致来访者在咨询后受到更大的“伤害”。 在北京工作的洪欣,与男友分手后心情很不好,她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一位“心理咨询”,心理医生耐心地整理了她的情感状态,并做出“诊断”:“你可能得了抑郁,要尽快接受心理治疗,我会为你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洪欣发现,付费后,咨询师仿佛变了一个人,“每次上来都向我推??销课程,还让我升级套餐。”抵挡不住骗局的洪欣花了数千元,可最终却越来越郁闷。 专家呼吁纳入医疗保险 多项问题尚待解决 有业内人士指出,心理咨询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和行业规范均有待完善。心理咨询咨询师的定价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一般以咨询师的资质和经验决定。而我国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数量有限,一般资质越高,价格越高。 在她看来,心理咨询在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来访者提供稳定的心理支持,帮助其实现心理成长,最终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精神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有着很深的心理根源,如果不处理好心理根源,即便通过药物暂时缓解症状,问题还是可能复发。通过心理咨询治疗,可以深入处理来访者内心的抑郁和创伤,帮助来访者真正走出痛苦。 为了减少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费用,近年来很多地方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早在2016年10月,北京就开始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试点,原海淀区卫计委启动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并为首批34个社区心理咨询室授牌,其中7个社区心理咨询室设立在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在职人员、学生等提供服务。 2021年3月,广东省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布《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诊疗项目目录(2021年版)》通知,其中心理治疗出现在精神科治疗类别下,暗示疗法、催眠疗法、森田疗法、行为矫正疗法、延迟治疗、正念训练、儿童自闭症教育培训等均被纳入报销范围。同年8月15日起,广东省医保正式开始报销心理治疗项目,三级医院每次报销200元,二级医院每次报销180元,基层医院每次报销160元。 2022年10月18日,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自2022年11月1日起全省统一实施。不同类型医院医保支付标准不同,个人先行垫付比例为20%,超出医保支付标准的实际费用由患者承担。 业内专家认为,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起“防患于未然”的功能,即在患者心理问题尚未达到严重程度之前,将患者病情消灭在萌芽阶段、初期阶段。目前,心理治疗纳入医保还只是地方政策,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地方试点意义非凡。其中重要的意义之一是提醒民众,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如果一个人有心理问题,可以就医,不必隐瞒。正视心理问题,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羞耻感,帮助患者坦然接受治疗。另一个现实意义是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医疗负担,让更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有信心到医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将精神疾病治疗全面纳入医保”成为热门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冉冉建议,由于抑郁治疗尚未纳入医保慢病专项疾病,心理咨询也尚未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医保缺失增加了患者就医负担和困难。他建议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服务项目,将抑郁纳入医保专项疾病和慢病目录,减轻该人群医疗负担,确保就医合规。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建议,加快建立“问题筛查—危机干预—疾病治疗—随访”为一体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综合医院心理科室心理咨询等有序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一些业内人士也坦言,与身体疾病不同,精神疾病有其特殊性,全面纳入医保仍面临不少挑战,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国内各医疗机构的心理科室占比严重不足、心理治疗效果难以量化、心理咨询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这些都是心理治疗纳入医保的阻碍,需要逐步克服。 (本文采访患者均为化名)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