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胆小孤僻心理咨询|13 岁男生猥亵女生,13 岁初中生被同学杀害,未成年人恶性案件频发,校园欺凌何时休?时间:2024-11-23 12:14 看完最近的新闻,我气得浑身发抖! 其中一件是关于一名来自广东的13岁男孩跟踪一名女孩下楼并猥亵她的故事。 另一种则更为可怕。邯郸市一名13岁初中生被三名同学杀害,尸体被掩埋。官方最新通报是:犯罪是有预谋的!挖洞分两步! 这两起案件的肇事者都是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一个是猥亵罪,一个是被欺凌致死!这不禁让人毛骨悚然。地狱真空,魔鬼在人间!有些人是从心底里坏的。学校教育、家长引导、法律约束似乎根本唤醒不了他们的善意。他们只能从一次次伤害别人中获得快感,然后变得更糟!把法律当作装饰品? 这些人真的就没有惩罚吗? 在连续发生多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恶性案件的背景下,校园欺凌问题牵动着全社会的心。向校园霸凌说“不”,当地教育局严肃处理—— 一地中考新规: 校园欺凌等行为会影响学生的保送和录取 3月20日,成都市招生考试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局印发《2024年成都市高中统一招生考试实施细则》,明确考生初中期间有校园欺凌等行为,不被推荐为目标学生,并且成为最后提交入学申请的人。 不仅如此,“成都教育发布”公众号近日还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发出呼吁:让我们对校园欺凌说“不”。 据了解,成都市中考招生分为自愿录取和定向录取两种方式。定向招生占各区市级学校和省级示范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50%。其中,分配到地区指标学校的,无需参加中考;分配到市级指标学校的学生需要参加中考,成绩达到“重点线”即可录取。 中考招生中,对市级及以上“新时代好青年”、“五一劳动奖章”、“劳动能手”等获奖记录正面名单的,优先推荐同等条件下作为目标学生或优先录取; 初中期间有考试作弊、校园欺凌、综合素质评价未按要求完成真实记录等负面清单行为的考生,不予推荐为定向生,并纳入最终录取程序。 2024年成都市普通高中生政策图解 您对此有何看法? 您希望武汉效仿吗? 扫描二维码加入2024年中考群▼ 关于校园霸凌,武汉多个区发布消息! 今天,武汉多个区发布了《关于校园欺凌你应该知道的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下行为属于校园欺凌行为 学生之间,年龄、体格、人数占优势的一方故意或者恶意对对方实施下列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凌、侮辱对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被判定为:构成欺凌行为。 出现这些情况 您的孩子可能被欺负 突然不想去学校 原本不排斥上学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意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有些事情让孩子们感到困扰,而他们不愿意去面对和处理。 无缘无故的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感到沮丧和厌倦学习。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飘忽不定。可能学校里的某些事情正在影响他。 抱怨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来教孩子尽量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询问孩子,或者邀请同学到家里玩,随意聊天。 身上有伤痕 孩子放学回家,浑身脏兮兮,遍体鳞伤。看起来像是打架引起的,但孩子坚称自己是不小心受伤的。不要忽视它。 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会引起剧烈反应,比如极度粘人、拒绝上学、非常胆怯害怕别人,甚至有自残倾向等,建议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 睡眠困难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症状。 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怎么办? 如果“你”是个孩子 1. 保持冷静。 2.寻求帮助,向路人求助,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尝试用警告性的话语来对抗对方,或者通过策略性对话和利用环境来摆脱困境。但不要激怒对方。 4、在学校不要主动与同学发生矛盾,发生矛盾要及时找老师解决。 5、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威胁,一定要告诉父母,不要自己承受身心的创伤。 如果“你”是父母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自我保护。 有些家长通常要求孩子盲目服从,压抑孩子的自尊。这很容易导致孩子成为学校欺凌的对象。如果情况超出了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该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孩子在学校更容易受到欺凌。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与同龄人建立友善和支持性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可以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起到缓冲作用。 3、冷静,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当您的孩子向您讲述欺凌事件时,请保持冷静,认真倾听,并做出回应,让您的孩子知道情况是完全可控的。无论发生什么,他的父母都会站在他身边,支持他。 4. 要有同理心,不要询问太多细节。 不要一味地安慰孩子不关心同学。这可能会让孩子误认为欺凌是由于自己的问题造成的,导致他陷入更深的痛苦和自责中。表达对你孩子的同情,并向你的孩子发出一个信号:他所描述的情况不是成长的“正常”情况,你对他所受到的对待方式深感痛苦。 5.接受吧,你的父母永远不会抛弃你。 孩子在受到欺凌后容易产生极端情绪,比如对人际关系极度抵触、不愿意上学等。这时候家长要宽容,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压力状态,不要对他造成二次伤害。 6、安抚,先安抚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时,他们更看重别人的关心。他们越早处理自己的情绪,未来造成的伤害和影响就越少。这比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 7. 谢谢。你有勇气说出来。 告诉你的孩子,你很感激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解释,只有他愿意谈论这件事,他的父母才有机会帮助他。更有效的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告诉我这件事需要很大的勇气。尽管很难,你还是愿意告诉我。感谢您的信任。 作为学校我们应该做什么? 1.优先救助:对于校园欺凌受害人,学校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救助等。 2、适当惩罚: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实施者,学校必须通知其家长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决不姑息。总的原则是保证教育救助的目的,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适当的处罚。 4、快速反应:学校应及时关注学生动态,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合理处理欺凌事件。 4、低调赔罪:处理过程中,学校应从受害人角度出发,更多关注受害人子女和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注。 杜绝“校园欺凌” 做到“三不” 不要成为受害者 (1)不携带大量现金、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透露随身物品。 (2)去厕所、学校附近的走廊拐角小巷等校园欺凌现象多发的场所,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和睦相处,宽容、理性、和平地解决矛盾,不采用极端方法。 (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体能训练,在危险时刻保护自己。 不要成为恶霸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等行为,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行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不要成为追随者或冷漠的旁观者 (一)拒绝煽风点火,成为恶霸的“帮凶”。 (2)拒绝与自己无关的旁观者,适当地对被欺凌者表示同情和关心。 (3)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受到欺凌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4)及时向老师、家长举报,甚至报警。 别忘了 有法律保护“你” 一些与校园欺凌有关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34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造成他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特别残忍的方法致人死亡或者重伤、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246条【侮辱罪】【诽谤罪】公然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事拘留、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所列犯罪行为,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罪名外,一律报案处理。受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并向人民法院举报,举证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姓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九百九十一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一些反校园欺凌的指导文件 《预防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 2021年1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预防中小学生欺凌现象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等工作。深入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教育。重点查处一批情节恶劣、社会影响较大的恶性事件,指导各地进一步找准工作死角,筑牢联动网络,完善长效机制,构建安全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于预防中小学生欺凌暴力的指导意见》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综治办、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预防中小学生欺凌暴力行为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地要建立欺凌暴力行为及时报告制度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一旦发现学生受到欺凌、暴力行为,学校和家长应及时相互通报。对于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应向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系警方。该机构介入。对实施违法犯罪的学生,必要时可以由政府予以拘留、改造,也可以给予相应的行政或刑事处罚。特别是对性质恶劣、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要坚决依法惩处。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 2016年11月30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学校安全的总体要求,推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中小学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国务院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强调重点检查教育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校溺水预防、交通事故、校园欺凌暴力、校园及学生犯罪、心理行为咨询等重点问题的预防和应对等情况。 抵制校园欺凌 让每一个孩子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告诉孩子们 不要成为加害者 也不要成为受害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 向校园欺凌说不!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