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脾气暴躁心理咨询|第六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顺利闭幕,嘉宾分享认知症精神行为症状经验时间:2024-08-08 12:16 3月16日,为期两天的第六届中国养老产业陆家嘴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阿木将陆续分享部分嘉宾的演讲。 今天发布第四篇,演讲嘉宾是日本美的养老服务公司董事、海外事业部部长王思伟,演讲主题为《浅谈痴呆症的行为心理症状(BPSD)》。 之前的链接: 王思维 作为MCS日本董事、MCS中国区总经理,参与MCS在中国的业务拓展,负责国内各类合作事业的开拓及已有项目的维护管理,并担任各类合资公司的董事或总经理。通过实际项目的规划、运营维护,深刻理解中日两国在行业、实际运营、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谢谢洪老师的介绍,也谢谢您给我机会在这里分享我们的经验。 这个话题看似很难,但是请大家放心,我不是学术专家,不会跟大家讲很难的东西,只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美迪实际运营中的案例。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分享之前,我想提出一个小问题,请大家一起思考一下。 一个月前我们在成都开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有幸邀请到了李宏教授参加。研讨会结束后我们进行了闭门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假设有一位老人患有失智症,糖尿病严重,但是他特别爱吃甜食。从我们的运营角度,我们平时会考虑他的健康,给他提供很多营养餐,但是他却不爱吃,整天都不停地要吃甜食。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护理人员或者机构负责人,你会如何处理? 我想这个问题没有正确或错误的答案。当时在场的许多中国医院院长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国会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健康,让他们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吃甜食,因为这涉及他们的生命安全和机构的责任。 但当我向美的日本运营总监询问这个问题时,他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答案:“在合理的条件下,老年人对甜食的需求是可以得到适当满足的。对于老年人来说,甜食可能象征着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当然,这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必须征得家属的同意,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第二个前提是必须请专业医生对老人再次进行检查,然后确定他是否能够适量吃一些甜食,是否可能需要多吃一些药物。 当时我们还有日本神户大学的著名教授顾和教授远程参与,我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和美方是一样的。 对于患有失智症的老人来说,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于我们的护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对甜食的需求可以得到适当的满足。 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这跟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有些关联。我们今天PPT上没有公司介绍,我用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第一,美地所在的日本集团公司学园集团,无论是床位数量还是机构数量,都位列日本养老行业前三。第二,美地是日本痴呆护理床位最多的公司。 今天我讲的是BPSD,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是BPSD,我不想用专业术语来过多解释,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日常工作中,照顾痴呆症所呈现的周围症状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疲惫和困惑。 但在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这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行为。人们认为,BPSD 是由于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因此患者会在行为、态度、言语、表情等方面做出过度反应,希望将自己的需求传达给他人。这是一种挑战性的行为。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行为,所以当你遇到有这种症状的失智老人时,不要有偏见。 痴呆有核心症状和周围症状,而BPSD更多指周围症状。前面提到BPSD包括精神症状和行为症状。通常我们比较困扰的是老年人身上出现的行为症状,比如走神、言语暴力、昼夜颠倒等。这些行为相对比较容易察觉。 哪些因素会导致BPSD?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因素。最关键的是大脑。不用说,这是一种脑部疾病。痴呆症是由脑细胞的变异引起的。其他三个因素是环境因素、身体因素和心理因素。 过去日本在进行失智症照护时,较注重环境及心理层面,美蒂对身体照护的自立支援,亦可针对身体因素进行干预。 在这四个因素中,脑部本身产生症状是核心症状,因此很难干预和改善。但是,其他三个因素如果及早发现,仍然可以进行干预和改善。 什么样的背景因素比较难干预,什么样的背景因素比较容易干预? 这里有一个表格,大家从图表中可以看到,脑部症状我们是无法干预的,而这个人的先天性格或者他几十年生活的环境,地域的文化历史,他现有的老年病,生活经历等等,都不是后期可以干预的。但是确实有很多背景因素是可以干预的,包括刚才讲到的一些心理因素,生理因素。 这里说的护理技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是我后面要说的一点,如果我们的护理技术不到位,或者有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其实是会导致失智老人的BPSD恶化的。 在BPSD形成之前,老人会发出一些信号,我们称之为“不同意信息”,所谓的“不同意信息”其实就是他的不满,他想要发泄,他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如果能在很早期就捕捉到这种表现,我们就能帮助他改善。 BPSD是因为不满情绪不断累积而形成的,但如果能在它发出“不满意信息”的早期阶段就捕捉到它,发现它的信号和征兆,就可以进行干预。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想要的是内心的平静,需要有尊严地生活、感受到被需要,如果不能及时获得这些信息,老年人的BPSD可能会加重。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症状有时很容易察觉,但我们不要被虚假的表象所误导,应该多留意他的行为和态度,推断他实际的需要,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护理。 什么是“异议信息”?我通过实际案例给大家讲解一下。下面是四位老人的情况: 第一位老人其实性格很内向,如果其他老人在外面谈笑风生,他经常会躲在房间里不愿意出来,但我们发现他却经常把头探出房间往外看,表情看起来很落寞。 其实他希望你找到他,主动拉他一起去和老人团聚。因为他不是那种会主动加入老人团聚的类型,所以需要有人带他。因为他有痴呆症,他不会告诉你,他会用这个信号来表达他的情绪。 如果你能提早发现,当他再次露面时,你可以主动接近他,邀请他一起出去。这样的话,他很有可能会跟着你出去。如果你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导致他的情绪爆发,或者想要逃离环境,从而导致他有走神或言语暴力的倾向。 第二位老人则和第一位老人相反,他总是和其他老人混在一起。但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他和其他老人在一起的时候,看上去并不是很开心,而是很紧张,不是低着头,就是皱着眉头。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猜测老人是不是得了某种情绪迫害妄想症,他可能怀疑身边的人在嘲笑他、说他的坏话,如果这种表情信号没有提前发现,可能会导致老人当场爆发,变得暴力。 第三个老人经常会讲到家人的事情,可能是家里人去世了,他一直讲,有时候护理人员也会好心的跟他聊聊。但是你要知道,讲这件事情对他是有刺激的,跟他聊天可能对他没有好处,这时候你就需要分散他的注意力,换个话题跟他聊天,到时候他的症状就会好转了。 四老的情况有些特殊,以后我再说明。 刚才三位老人表现出的信号都是不同的。如果这些信号没有及时发现,它们可能会成为更严重的 BPSD 症状。还要记住,并非所有信号都是 BPSD,因此确定哪些是 BPSD,哪些不是 BPSD 很重要。 怎么判断?你肯定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可能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和这个老头子在一起。你需要和团队分享信息,让大家一起发现他的行为,他的信号是什么,什么不是。 其中一个可预防和干预的因素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不合理而导致的BPSD,这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比较常见。 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护理人员不合格、恶意或不负责任。相反,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那些非常认真、始终关心老人的护理人员身上。有时,良好的意图并不意味着你的结果会很好。 在这种情况下,从老人的症状来看,基本有五种常见的情况:服从、道歉、移情、孤立和怨恨。 什么是听话?你叫一个老人家做一件事,他不太愿意做,他表面听话,心里却不情愿,不情愿到了一定程度,他就会爆发。 这种案例在日本的托儿所中随处可见。进托儿所需要换鞋。一位老人脱下鞋子后,不愿把鞋子交给护理员,紧紧地抓着。护理员说:“爷爷放心,鞋柜上写着你的名字,只要把鞋子给我们,你进去就放心了。”然后接过老人的鞋子,放进了鞋柜里。 当老人进到机构里的时候,我们的护理人员会对他说:“爷爷,我们这里开着空调,外面冷,里面热,要不你先把外套脱下来,我们帮你保管吧。”老人看上去很不情愿,但你一提醒他,他就把外套递给你了。 这种情况重复多次后,你会发现老人会发作,表现出强烈的回家欲望。因为他不信任你,信任是没有基础的。他会觉得你从他身上夺走了他所珍视的一切,这让他没有安全感。虽然他看上去是在听从你,但这种听从是勉强的,不是发自内心的。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如果一个老人不愿意把鞋子给你,说明他不信任你。你可以告诉他,“爷爷,我给你一个袋子,你把鞋子装在袋子里,随身带着,你就放心了。”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找到问题所在。 道歉、推卸责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尤其在一些性格内向的女性痴呆患者身上。 当我们组织一些手工活动或者大家一起参加的活动的时候,有的老人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水平不够,不愿意参加,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我们很多护理人员都会站在为老人着想的角度去劝说。 护理人员常说的一句话是:“别担心,做你能做的就好。”这句话听起来很亲切,但反过来想,这句话其实想表达的是:我知道你只能做到这一步,其他的你都做不了,所以做你能做的就好。有时候,护理人员的话虽然是出于好意,但对老人来说却很残忍。 当老人听从你的劝告,去参加活动或者做一些手工,但因为失智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他会对你说对不起,这是他内心不满的积累,很容易导致他后续出现BPSD。 这种情况很简单,不要强迫他做他不想做的事,让他做他想做的事。自立支持并不意味着要求他做他不想做的事。 责任转移常发生在痴呆症状较严重的老人身上,有的老人甚至无法完成日常的穿衣、进食等任务时,就会将责任转移到衣服或碗碟等物品上。 这时候你要明白,这是他情绪的表现,如果你还想帮他穿他不想穿的或者他觉得有问题的衣服,他就算穿上了也会不满意,很痛苦。 我们的做法就是顺着他的话,说衣服好像有问题,或者裤子难穿,就帮你换衣服,这样既没有甩锅的对象,病情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孤立和怨恨在血管性痴呆和脾气暴躁的男性中更为常见。他们经常独自生闷气,假装睡着了,假装没听见,只想一个人呆着。照顾者会出于好意主动安慰或与他们沟通,但他们会发现,他们越沟通,情况就越糟。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知道他什么时候是假装的,什么时候是愿意和你交流的。这只有通过每天反复的观察才能了解。 总结一下刚才提到的几点: 第一,明确哪些可以干预,哪些不可以干预。 对于可以干预的BPSD,前期需要做几件事,第一是要进行非常详细的背景调查,这个有点笼统,我举个例子给大家解释一下。 比如我们机构里有一位老人,每次家人来看望他,家人回去之后,老人的脾气就变得很不好,情绪非常不稳定,一直有BPSD的症状。 这时候我们就跟他聊起了股票,因为我们之前研究过,这个老人以前很喜欢炒股。所以当我们跟他聊股票的时候,他就会很开心的跟你聊,他烦躁的情绪也就慢慢平复了。我们之所以知道他愿意跟你交流这个话题,也是基于我们之前的调研。 注意日常行为中的细节。我们不是时时刻刻提供帮助,而是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提供帮助。 我们医院收治了一位有暴力倾向的老太太,她刚来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我们告诉她:“你放心,这里是给你治病的地方,是给你看病的地方,是给你好的地方。” 她开始说谢谢,说对不起给大家添麻烦了,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大家都在欺骗她,当时她表现出的症状就是想逃跑,整天想着怎么逃离这个机构。 我们当时怎么做的呢?我们就打开门让她出去,让她一个人出去,当然不是真的让她一个人出去,我们会安排一个护士跟着她。 失智症长者出门,可以想象她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走到十字路口不知道左转还是右转,走了一会儿觉得累、饿、渴,想买点喝的,却不知道该干什么。 这时候,当我们这些跟在后面的护士上去帮助她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就成为了她心里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因为你在帮助她。 这种情感记忆会深深地留在她们心里,无论对方是否患有失智症。一旦有了信任的基础,当你把她带回机构时,她对你的信任就会增加。所以,不要总是帮助他们,而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方式去服务他们。 当我们提供痴呆症护理的时候,我们的员工必须学会如何表演,而且他们的表演技巧必须非常出色。 上述案例中的第四位老人,其症状是每晚八九点钟开车送所有老人回房间,而她自己却不回房间,我们前期调查得知,她曾经是护士长。 大家都知道,值夜班的护士会在规定时间让所有病人回房间休息。她患有老年痴呆症,被送进我们机构,她还以为自己在工作,以为自己是护士长,就让其他病人回房间休息。那时候,如果你直接劝她回房间,她是不会听你的。 那么我们在美迪医院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让一个员工穿上白大褂,带着听诊器,扮演医生的角色,告诉护士长:“护士长,今天我是值班医生,剩下的工作我来做,你回去休息吧。”这样,她就很自觉地回去了。 这是一个表演,但是这个表演是基于我们对这个老人的了解,以及对他目前状态的认识。 我们的痴呆症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非常强的能力,能够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自力更生支持,我们之前在陆家嘴峰会上介绍过我们在日本实施的一些身体护理方法和做法。 特别是老年人如果每天保证一定量的水摄入,对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个方法我们在日本和中国的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现在我们除了喝水,每天还让老人摄入一定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老人容易摔倒,摔倒是因为骨质疏松。蛋白质可以缓解一些问题。 我们计算每天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尽量保证老人摄入一定的量。 实验表明,在我们机构,通过摄入水和蛋白质,1-3个月后,12种BPSD症状中的88%可以得到改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BPSD可以改善,因为我们有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当保证一定量的饮水和蛋白质时,老年人对药物的依赖就会大大减少。 过度用药的老年人更容易患上BPSD。如果通过我们的护理,他们的身体机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对药物的依赖程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用药量减少,患上BPSD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所以我们一直说身体护理也很重要。 总结一下,导致 BPSD 的四个因素中,痴呆症包括: 环境因素:我们需要了解老年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然后根据对他们的了解进行干预。 心理因素:要准确理解老人的需求,帮助他们满足需求。这又回到我一开始说的糖尿病老人,他的需求就是想吃甜食,我们应该抑制他的需求,还是满足他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缓解他的心理因素。 身体因素:刚才我说了,摄入一定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可以大大改善老年人的各种症状。 脑部因素:虽然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调整,但是基于以上三个因素,如果做得好的话,对他的症状是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