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新闻动态 >> 成都心理咨询|成都市成华区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党建引领下的三化融合与高标准发展
详细内容

成都心理咨询|成都市成华区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党建引领下的三化融合与高标准发展

时间:2024-11-30 12:15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心理咨询成都_成都心里咨询机构_成都交流障碍心理咨询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功创建了全省首批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坚持党建领导,有序高标准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实施。

聚焦“三化融合”推进高标准建设

标准化并建立强势地位。区社会工作指挥部、街道社会工作站、社区社会工作办公室坚持党建领导,充分利用成华社会工作特色IP,统一社会工作站(室)氛围营造,坚持“去行政、去组织、去宣讲”的创建思路,进一步进一步优化站(室)对外宣传展示功能;统一规范设置标识、招牌,优化设立案例工作室、团体工作室、社会工作办公区、档案室等,强化站(室)社会工作服务阵地功能;结合境内实际情况,有效整合案例室、活动室等专业服务功能载体,并拓展运营机构场地社会工作办公,提升空间利用率,拓展车站未来空间发展功能(房间)。近年来,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以上,用于区社会工作站建设;调整站(室)运营资金700万元以上,建设街道社会工作站和社区社会工作室。

专业运营网站。全面覆盖建设1个社会工作总站、11个街道社会工作站、83个社区(村)社会工作室,建成街道级品牌社会工作站4个。基本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先后引进专业社会工作机构41个,专业社会工作者190余人。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财务等系列管理制度,提高站(室)标准化水平。在此基础上,依托区社会工作站,加大社工人才赋能培训力度,持续为站(室)运营输送“专业血液”。

规范服务。坚持“标准化运营+数据支撑+专业服务”的运营逻辑,按照“1+5+X”模式统筹建设各级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平台,结合基础数据库、三类数据库、援助数据库等账户,规范案件服务工具,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三个方面设计48项评价指标,针对老、少、病、残,提供五类服务:基础服务、专业服务、拓展服务、关怀服务为妇女等不同群体提供帮扶服务、社区治理服务。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实现“一站式、一特色”多元化“X”型特色服务,有效管理服务机制,明确服务方向,细化服务内容,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系统“功能齐全、操作规范、服务专业”。

“成华·零距离社会工作”服务品牌正式亮相

建立“三个机制”推动高质量运行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以主社工站为带动,成立多方工作联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街道社工站与社区社工室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进一步细化。突出街道社会工作站队伍建设、专业服务、资源整合、应急处置四大平台服务功能,建立运行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培育民生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建立注册志愿服务队伍;建立街道级特殊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以特殊情况下街道、社区的资源对接和志愿者动员为重点,与街道、社区合作开展应急响应。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优先整合工作资源,积极整合关爱救助等内部民政资源,深入探索区级教育、人力资源、群团等部门的社会工作服务事项和计划,充分融入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共同整合站点资源,整合街道关爱救助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委会中心等载体,加强与儿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多部门工作阵地的叠加共享。整合多方财力,整合各类资金超过1200万元,其中平台建设专项资金575万元、关爱救助资金270万元、公益创投资金195万元、公益创投资金115万元万元市级扶持资金,切实加强三级站(室)建设保障。我们将共同整合慈善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募捐活动,吸引更多社会慈善力量参与,用慈善资金和物资服务辖区居民。通过整合多种资源,满足站(室)发展需要,扩大站(室)服务规模,进一步增强运营组织的“造血”功能和承接能力扎根基层。

心理咨询成都_成都心里咨询机构_成都交流障碍心理咨询

建立定期考核机制。编制《成华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指南》《三级站(室)工作细则》《年度实施计划》等标准手册,建立例会协调、考核等联动制度督导和信息报送,探索动态指标考核方法。每月根据站(室)职能和年度计划发布当月考核指标,每季度进行现场培训,有效促进站(室)间标准统一、形成合力。所有级别。

狠抓“立体定向”推动高水平服务

聚焦民生,服务一线,温暖人心。通过现场走访座谈、集中研讨、项目设计评选、案例评选等方式,鼓励和启发站(办)围绕需求收集三大服务环节拓宽工作渠道,科学运用“五社联动” 、项目实施和效果评估。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项目的实施。打造以13万余名注册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协助家访、社区活动、医疗救助、关爱等志愿服务,落实“五社区联动”服务机制,为贫困群体排忧解难。辖区解决部分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服务网络。在社会工作体系的支撑下,各站(室)对群众需求的把握更加精准,服务更加专业,资源管理更加高效,有效帮助社区减轻负担,居民满意度显着提升。

注重人才导向,引进优秀人才,增强凝聚力。完善成华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社会关怀救助工作理论培训、能力建设和实践研究,为培养专业服务队伍提供制度保障;实施成华区“人才汇聚·守护清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发展项目,以“一老一少”为重点,开展“专题理论+实训+实地实践”培训,形成了26人的一批由儿童专家和老年类31名专家组成的“守护清音”智库小组,实施学生长期培养计划;实施《成都市少儿实用社会工作人才提升计划》,采用“共同学习+互学+小组督导+个别督导+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督导支持和案例分析,努力提高社会工作者水平近年来,全区各行业、各领域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3000余人顺利参加成都市社会工作者考核考试和全国社会工作专业水平考试。并持续开展考前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2000余人,全区持证社工1043人。

社工组织心理小组活动

整个品牌定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文艺演出,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七一党建暨慰问老人”等相关活动,提供精准服务。以“零距离”服务为引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品牌建设推动社会工作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标准化。结合“区-街道-社区-庭院、服务机构”四级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实际情况,构建坚强组织架构,打造“零距离空间”,疏通“神经末梢”建立“4+4+4”服务模式,建立社工室反馈、志愿者举报、走访观察、居民走访四大需求收集渠道,并落实四项执行坚持从机构自我评价、居民满意度评价、资金效益评价、第三方专业评价四个维度进行科学评价,确保专业服务能够有效开展。响应群众需求,探索以社会工作者为龙头、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资源为补充的标准模式。 -“一老一老”等不同领域的社会联系”一小部分”和对困难群体的援助。进一步扩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人员和资金支持,保障社会工作站(室)长期运行,推动专业服务完善和拓展,帮助社区提供优质服务。

成都市成华区社会工作服务系统队参与创建文明模范城市

案例一

成都心里咨询机构_成都交流障碍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成都

成为有需要的人的好保护者

成都市成华区有困难群众3342人,分布在不同年龄段。社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人存在心理问题,需要个性化的心理援助服务。为此,成华区社会工作站以特困人员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为切入点,积极发挥资源整合功能,推动建立成华区“心社联动”心理援助服务体系。成华区.通过专业整合、多方联动,推进“心社联动”心理援助服务体系。 “社会联动”服务模式和机制的运用,推动了成华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科学化、专业化、高质量建设。

成华区社会工作站依托成华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以居民心理健康需求为导向。通过与区民政局、街道、社区及部分社会组织充分沟通,在成华区民政局、成都市社会工作中心、成都市社会关爱救助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探索我国“心社联动”服务模式的成功,建立了包括个案服务、培训讲座、团体辅导等服务的心理援助服务体系,促进心理学与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融合,形成专业心理援助服务体系。支持系统正常运行。为需要心理援助的客户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成华区社会工作站积极与成都市具有专业心理服务资质的单位对接,最终与成都富欣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引进16名专业心理咨询加入“心社联动”心理咨询志愿者计划服务团队,每名心理咨询每年为服务对象提供不少于20小时的免费心理援助服务;成华区社会关怀救助系统及各社会工作站(室)70余名社工与心理咨询密切配合,全程跟踪、参与心理救助案件服务。

“心社联动”心理援助服务体系建立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关爱出行”试点工作。

建立主动发现机制。社工走访筛查了2431名居民,发现118人需要心理援助,其中15人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经初步评估,他们表现出辍学、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适应障碍、抑郁、情感障碍、自闭症、自杀倾向等症状。

建立协同服务机制。进行需求评估后,社工会根据每位案主的实际情况,匹配合适的心理咨询。在保密的前提下,社工对案件信息进行整理和完善,确保案件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然后由心理咨询进行专业评估。对于需要纳入心理个案服务的人员,成立“心灵社会联动”工作组和特殊个案支持小组。社工与心理咨询共同协商制定服务干预方案,实现更有效的“心灵-社会联动”服务模式,全面跟进心理援助案件服务。目前已累计为531人提供线上线下心理援助服务。

除了个案服务外,“心社联动”服务还注重社会群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一方面,突发事件后设立线下心理咨询服务点,为居民提供负性情绪咨询服务413次,发放心理手册1494份;另一方面,与街道办事处、学校等单位合作,为辖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健康心理学讲座让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此外,我们还通过讲座、交流沙龙等形式,为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等提供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赋能培训。

“心社联动”服务模式建立后,心理咨询在提供专业心理援助服务的同时,社会工作者从生态理论的角度,关注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尤其是家庭系统的重要作用。 ,注重利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交网络资源,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巩固案主在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所取得的积极变化和成果。一方面,社工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各项扶贫政策,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整合各类社会公益资源,如普惠物资、医疗包、学习包、营养物资包、居家服务等,投入超过157万元,建立多元化的互助支持服务网络。教育、医疗、生活、住房等方面的受益人。

案例2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