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师-督导-培训体系的优缺点,你知道吗?时间:2024-05-17 12:06 今天我要讲的是心理咨询的个人成长。 我自己是接受过美国心理动力学学校的培训,所以我讲的肯定会有美国体系和精神分析的味道,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地方的发展。 中国咨询业的发展很有中国特色。 如果你希望一下子发展成美国模式,那就很失望了; 但我的想法是理解总是好的。 今天我就讲一下“顾问-督导-培训”体系的优缺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体系,以及在目前的基础上我们可能能做些什么。 最后推荐一些在国内可以学习的优质课程,供大家参考。 一、第一部分:什么是心理咨询? 在座有多少人接触过这个行业? 在你眼里,什么是顾问? 记得当我准备考华师时,我向妈妈提到我想考心理学。 妈妈高兴极了,立刻就想到了一位会算命的叔叔。 她说你可以去交流一下,我们应该有共同语言。 。 这并不是说我对妈妈有什么异议,而是这样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潮汕大众对心理学的认识。 学心理学的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如果你不知道,学心理学有什么用? 这类问题里,你就能闻到一股贬义的味道。 这并不罕见。 它是人类众多防御措施之一。 作为人类,我们习惯贬低的对象只有两种,要么是那些让我们感觉太强大的,要么是那些让我们想起自己痛苦的。 我这里所说的是一种“感觉”,是我们内心的某种东西。 心理学是近几年引进的产品。 公众对这方面的迷茫和幻想,会把它的作用过度夸大到可怕的境地,所以当然必须贬低它,否则就真的很可怕了。 我们对辅导员一般有什么印象? 我在做ppt的时候发现了一尊耶稣的雕像。 为什么? 人们普遍认为,咨询师专门治疗心理问题,就像医生治疗疾病、拯救生命一样。 它们通常与耶稣、救世主和圣人等人物联系在一起。 有时候辅导员自己也会这么想,当然这很正常。 一个完全没有救世主情结的人是不能做好心理咨询的。 而且,业内还有一种倾向,用金庸喜欢的人物来比喻一些心理大师:这个是乔峰,那个是风清扬,一种英雄救世的感觉。 有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请教辅导员。 你不觉得你是学心理咨询吗?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会立即分析一个人,用很多方法来处理人际关系? 啊? 我个人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太累了,而且又不付钱(笑)。 央视心理采访大师杨凤池老师曾说过,心理工作者应该有两种生活,一种在咨询室里,一种在咨询室外。 他是这么说的。 接下来,我找到了甘道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指环王》,但是甘道夫在里面是一个魔法师。 在公众眼中,辅导员有点像魔术师。 他们认为辅导员可以随意改变别人,而这个过程就像魔术一样。 当我们生病时,我们会去医院看医生。 我们要么给药,要么割两刀取出东西,这些都是可见的。 中医和针灸其实是非常直观的,因为它们传承了几千年。 但心理工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如果我们用无声录像机来录制咨询,我们只会看到一直有两个人在说话,偶尔有表情和动作,看起来和普通聊天没有什么区别。 人能通过这种方式被治愈吗? 这怎么可能? 大家要么认为这是假的,要么认为这些人一定有巫术。 事实上,一些媒体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例如,催眠涉及一些非常神秘的表演。 一个人可以像木板一样放置在两把椅子之间。 他会被催眠,然后听催眠师的话,被当作猴子一样对待。 最近听说学习成绩立竿见影的提高。 他们还声称这些东西是心理学,所以人们无法区分它们,也不知道这些心理学从业者在做什么,所以很可怕。 我们来谈谈算命吧。 两年前网上曾有报道称,四川成都有一条“心理咨询街”。 挂着很多牌子,算命、八卦、五行、风水,都带有心理咨询的后缀。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这个新闻。 之前听说有人在路边摆算命摊,工商局去查他无证经营。 原来,工商局的小伙子很和善,建议摊主考个心理咨询证。 考试很容易通过,考完再注册也不算无证经营。 最后,还有魔法棒。 不仅公众有这种怀疑,国内学术界也有不少人将顾问视为魔术师。 由于无法验证,论文无法发表; 美国也是如此。 两天前,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来到了医学院。 她说她是APA(美国心理学会)的成员。 学会领导说,搞科研,成绩就是A+;搞科研,成绩就是A+;搞科研,成绩就是A+。 如果我们从事心理学实践,我们的成绩将是C; 如果我们从事心理学的实际研究,我们的成绩就是D。确实,这方面的研究很难做,因为它需要长期跟踪。 好的研究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些年研究人员肯定已经饿死了,更何况这期间肯定会有脱落。 这个数据很难解释。 事实上,学术界总是拿这个问题来攻击整个心理学行业的从业者; 但在公众眼中,从我刚才提到的上述几点来看,他们似乎是非常优秀的人,还从事神秘的魔法和算命。 ,英雄拯救世界,他除了一根神棍还能是什么? 好吧,如果我想说这些都不是事实,那么辅导员到底是什么? 这里我列出了这四个属性:人、医生、老师、代理父母。 首先,辅导员也是人。 为什么说它是人呢? 这不是废话吗? 当然不是。 看看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些,哪一个是把顾问当人看的? 辅导员应该认识到他首先是一个人,有七种情感和六种欲望。 他可以高兴,可以生气,可以痛苦,可以悲伤,可以绝望,可以痛苦。 经常有一句话,你不学心理学,为什么还生气? 你不是学心理学的吗? 你不是应该善于调节自己吗? 像这样的误解是一种理想化和幻想。 我为什么不生气呢? 就算你有机会去问那些开悟的和尚,他们也不会告诉你他们不会生气。 他们顶多会说,生气的时候,事情就过去了,不会永远停留。 辅导员怎么能不生气呢? 如果辅导员不能摆脱任何情绪,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辅导员,尤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辅导员。 因为动态咨询师最有力的工具就是自己的情绪反应。 这个人让我如何反应以及我有什么冲动都是咨询师了解客户的工具。 怎样才能不带情绪地继续工作呢? 当然,认知行为治疗师不会使用这些,但我们稍后会讨论这一点。 因此,辅导员首先要把自己当人来对待。 我们并不完美。 我们也有情感和欲望。 我们需要吃饭和休息。 我们不是救世主。 我们最多只是救世主到达现世的通道而已。 其次,辅导员也是医生。 我们不是医生,但医生的角色绝对是这个职业所包含的要素之一。 当有访客走进来给你钱时,你就已经对他或她负责了。 他或她有什么问题?您可以如何帮助他或她? 这些不是需要像医生一样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吗? 现在《精神卫生法》规定,咨询师不能进行诊断。 这其实是非常悖论的。 一个根本不懂诊断的人怎么可能不诊断呢? 它说我们不能诊断、不能开药,这没关系,但作为咨询师,我们必须有鉴别诊断的能力。 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诊断,但我们至少要学会区分哪些客户我们可以帮助,哪些客户不能帮助; 什么样的顾客可以通过咨询得到有效治愈,什么样的顾客只能转诊到精神科。 我接触过很多心理学老师和其他心理工作者,但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区分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 每当客户出现幻觉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 难道我以前没有出现过幻觉吗? 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在于“明”和“妄”。 如果连这个都分不清,那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办呢? ? 第三,辅导员也是老师。 有的朋友认为咨询师不能提供任何建议,那怎么能当老师呢? 但其实辅导员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这个功能。 从建议到动态解释,实际上是一个连续体。 这并不意味着精神分析师不会提供建议。 这是错误的。 如果客户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不是需要建议他去精神科吃药? 如果你抑郁,不需要建议签协议、吃药吗? 在咨询开始之前,有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心理教育”,就是向客户介绍什么是咨询。 这个过程也有教师的成分。 而当当事人的自我功能很弱,实在无法自己走出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给他一些适当的建议,帮助他站起来。 认知治疗师的角色具有强烈的教师意识,尤其是前认知治疗师。 他们会告知客户您存在认知错误,您需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练习来纠正它们。 它。 他们还会布置作业,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因此,它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内容。 如果你已经通过了顾问3级或2级考试,因为它很容易呈现和量化,所以它包含了所有的认知行为技术。 相信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已经有了相应的了解。 最后,辅导员是替代家长。 这基本上是针对动态辅导员的。 其他疗法的咨询师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这部分,但他们不会在工作中使用这个工具。 这里的内容太复杂了,不方便讲。 如果后面有课程的话我们会详细讲解。 简单来说,有心理问题的人,尤其是孩子,基本上和原生家庭有关系; 那么在咨询的过程中,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在咨询室里重复这种关系。 这个时候辅导员首先要能承受住这个压力,不能像自己的原生父母那样; 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时,我们就已经在治愈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但这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它要求辅导员首先要有识别能力,还要有顶住压力的能力,不是去执行,而是去探索。 这需要练习。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