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成都强迫症心理咨询 >> 成都强迫症心理咨询|我国精神卫生保健系统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详细内容

成都强迫症心理咨询|我国精神卫生保健系统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时间:2024-07-15 12:12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以下为完整报告

现状

中医理论认为,精神疾病源于脏腑失衡。受此医学理论及传统哲学文化、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早已合二为一。精神疾病的治疗很大程度上是以恢复生理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心理治疗。我国精神卫生保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也正是以此为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总人口5亿,仅有5所精神病院,拥有1100张床位和60名精神科医生。随着中国在精神卫生保健体系上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精神卫生机构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数量稳步上升,到2017年,中国精神卫生医院数量已达1170所。与此同时,患精神疾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13.9亿人口中,精神障碍患者24326.4万人,总患病率为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600多万人,发病率超过1%。这样的发病状况,促使我们从更基层的心理健康层面去思考和探索如何改善中国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为较早开展社区心理健康体系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广州通过为监护人和照护者提供家庭技能培训项目,开创了全面的社区心理康复模式,希望通过社区心理健康干预,帮助居民在住院和门诊治疗前更好地处理个人情感、家庭关系、育儿等问题。2008年汶川地震后,社区心理健康培训和创伤后治疗也被广泛应用,帮助人们应对失落、创伤、压力等情感问题。以此为契机,成都星光社区安排社区工作者接受心理健康培训,并针对成都居民举办了大量心理健康相关讲座和座谈会,心理健康的理念在社区逐渐传播开来。

近年来,国家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越来越重视,自2000年起,教育部就陆续发文要求学校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聘请校园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等,旨在帮助青少年及其家庭提高心理健康意识。2013年5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6年国家2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民政部发布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均包含关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希望建立社区心理健康体系,大力倡导社区心理健康护理。

在现有的实践中,现有的社区服务已经为居民提供了不少便利,社区建设中也有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板块,但具体内容和操作还不够明确。目前,专注于探讨和研究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干预问题的研究论文还非常少。据报道,75%的成年精神病人没有接受心理和精神治疗。尽管心理健康治疗已被证明对缓解症状、改善社会和个人功能有疗效,但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并不寻求或接受心理健康治疗。研究表明,患者避免或推迟必要的心理健康治疗的决定可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指出,耻辱感是限制人们寻求帮助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增加了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在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锦基金)的支持下,将从个体、子女、配偶、家庭成员四个方面探讨社区居民接受社区心理健康干预服务的动机和切入点,以期为社区心理健康相关项目的设立提供理论依据。

调查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成都市精神卫生协会选定的3个精神卫生社区示范中心,从三个社区中随机抽取300名居民参与研究。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成都强迫症心理咨询中心_四川强迫症医院_强迫症心理咨询机构

?模型构建:研究者分别采访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了解他们自我参与社区心理健康干预的情况,包括社区心理健康宣传、参加活动和研讨会、咨询、宣传、捐款、志愿服务等。研究者从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心理咨询处收集了关于社区心理健康干预需求和结构的信息。结合这两类信息,研究者制定了一份问卷,内容包括:从居民的角度参与社区心理健康活动、自我照顾、家庭健康、个人需求和主要兴趣。

? 问卷制定过程中参考的量表为:修订版品行问题量表(Quay &,1988),该量表包含6个因素,77个分项,内容涵盖行为障碍、社交攻击、注意力问题(发育不完全、焦虑退缩、精神病行为、多动症等)。

简明症状清单/症状摘要量表(,1993)包含 53 个项目,涵盖了各种情绪和行为障碍,例如躯体化,强迫症,人际敏感性,抑郁,焦虑,攻击性和敌意。

家庭生活事件和生活变化量表(FILE,,,&,1985)包含71个项目测量父母的压力水平和66个项目测量社交技能,涵盖居民的行为,自我调节,解决问题,非语言对话技巧,赞扬,对话技巧和情感理解。

SRQ-20 自我报告问卷( ,1976 年;WHO,1994 年)已被用作研究发展中国家精神障碍的筛查工具,不同版本的心理测量特性的跨文化比较具有高度相关性。

? 问卷开发:基于上述循证参考量表以及对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心理咨询的预先访谈,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份问卷,用于测试居民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反应和参与。问卷调查了居民在自我照顾、夫妻问题、儿童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之间问题四个不同方面的反应和想法。同时,本研究调查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和专业心理健康治疗师等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的偏好。例如,一个调查问题是“当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时,我想和社区工作者交流”;或“当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时,我想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治疗师交谈。” (另一项关于儿童及家庭心理问题的相关调查问题是“当我的孩子经常逃课,我会让他/她去找专业的心理健康治疗师进行心理咨询”、“当我和配偶之间出现问题时,我会寻求社区工作者的帮助。”)每个调查问题都有5个选项来测量居民的反应,包括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和非常同意,分数范围从1到5。然后将居民选择的分数相加,数字越高表明参与填写此问卷的居民参与社区心理健康护理活动的动力就越大。

本研究的测量指标探讨了参与心理健康干预与自我照顾、夫妻问题、子女问题、家庭问题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社区心理健康倡导/社区活动与居民参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300人中,有效完成问卷282人。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使用R分析自变量与被试之间的关系,使用t检验比较变量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5。

本研究除了基于个人主观人口统计学数据和基本心理健康知识评估的分析外,还对变量进行了多项选择分类。

人口特征

受访者年龄:3%为18岁以下,20%为18至30岁之间,40%为31至50岁之间,24%为51至65岁之间。

成都强迫症心理咨询中心_四川强迫症医院_强迫症心理咨询机构

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仅上过小学的占11%,上过初中的占21%,高中占28%,本科占34%,本科及以上占6%。

受访者性别:47.2%的参与者为男性,52.8%的参与者为女性。

受访者对社区的熟悉程度:12%的人在该社区居住不到1年,29%的人在该社区居住1-5年,59%的人在该社区居住5年以上。

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结果显示,58.9%的受访者在社区居住5年以上,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熟悉社区环境。

从统计上看,受访者数量并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分类数据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接受团体心理咨询。

数据显示,70.9%的受访者希望有机会了解心理健康知识,37.9%的受访者认为团体治疗是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71.6%的受访者愿意参加团体治疗。

受访者认为心理教育、心理宣传、短期/长期心理课程、心理健康治疗/心理咨询等均属于心理健康干预的方式;仅有5.7%的男性和3.9%的女性认识到药物治疗也属于心理健康干预的方式。

在获取心理健康干预服务信息渠道方面,58.5%的受访者通过自媒体、广告获取信息,34%的受访者通过朋友介绍获取信息,34.8%的受访者从社区公告栏获取信息。

在社区工作者和专业心理治疗师之间做出选择的偏好

为了考察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和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偏好差异,本研究采用了相关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零假设:社区居民对咨询社区工作者和咨询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偏好平均得分相同。经过数据分析,统计结果否定了零假设,并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z=-10.29;p < 0.05)。这意味着与社区工作者相比,居民更愿意接受专业心理治疗师的服务。

参与社区心理健康活动的动机

四川强迫症医院_成都强迫症心理咨询中心_强迫症心理咨询机构

本研究在探讨居民参与心理健康干预的动机的同时,还探讨了居民对自我照顾、亲子问题、夫妻关系问题、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问题的看法。

本研究采用相关样本检验:人们对社区工作者或专业心理健康治疗师寻求心理健康咨询/参与意愿的接受程度(in)的平均得分在问题A和问题B上相同。A,B可以是{'Self'自我,'Kids'孩子,''(父母),'Other'其他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假设p值显著(p-value is),则解释如下:

结果表明:

从表中可以看出,居民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顺序为:子女>个人>配偶>其他家庭成员。子女与个人之间无显著差异(z=0.93;p>0.01);子女与配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z=2.84;p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基于282位受访者的信息反馈和36道问卷问题的数据分析,揭示了社区心理健康干预的若干动机和切入点。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参与心理健康干预服务的动机与两类服务提供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社区居民在自我动机、子女动机、伴侣动机和家庭动机四种动机之间存在差异。

社区居民接受心理健康干预服务的意愿与服务提供者的专业性呈正相关,社区居民更愿意接受专业心理治疗师的服务,表明社区中心需要引入专业的心理健康治疗师,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在个人、子女、配偶、其他家庭成员中,社区居民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依次为子女、个人、配偶、其他家庭成员。有情绪问题的人会更有动力参与心理健康干预服务,但数据并不显著;而子女可能是促使人们寻求心理健康治疗师帮助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的一些调查问题,如“如果我的孩子逃课,我会带他/她去看专业的心理健康治疗师”和“如果我的孩子不能专心学习,我会带他/她去看专业的心理健康治疗师”,表明居民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帮助孩子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父母希望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从而建构自己在孩子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这一结果显示社区中心需要开设更多的亲子关系、亲子情绪管理等相关课程服务,帮助居民调整亲子关系,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在居民个人自我关爱方面,由于居民更愿意接受团体辅导,社区中心可多举办心理健康相关的讲座或沙龙活动,帮助居民提高自我认知,构建和谐情绪状态,引导个人成长;进一步维护家庭氛围,减少社区中因愤怒情绪引发的问题与矛盾,构建稳定、积极、和谐的社区。

结尾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