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强迫症心理咨询|孩子在某些场合不说话并非听力或语言问题,而是源于恐惧和发音困难时间:2024-08-20 12:05 开学后,有些孩子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他们在家里说着流利的话语,但在外面却保持沉默。 当你上幼儿园或者学校的时候,你不会说话,一句话都不会说; 他们可以参加集体活动,但整个活动过程中没有言语交流。 奇怪的是,这些孩子一走出校门或者幼儿园,话匣子就完全打开了,可以很流利的跟家人说话,包括父母、爷爷奶奶,想说啥就说啥。 基于以上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可能会产生误解,怀疑孩子是不是耳朵有问题、是不是患了自闭症? 其实,孩子这种在特定场合下表现出来的沉默,并不是因为听力不好,或者语言能力差,而是因为对特定场合的恐惧,发音困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选择性缄默症。 近年来,公众对儿童自闭症的认知度明显提高,但很多家长对选择性缄默症仍然不太了解,全社会对此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今天我就来为各位家长介绍一下关于缄默症的诸多问题,这篇文章不只是讲一种疾病,更是想引发大家对类似孩子问题的思考。 专家:“选择性”沉默并非故意沉默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儿童期焦虑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终生患病率为7‰~8‰。 患者在某些场合或在某些人面前无法说话,给人以害羞或不礼貌的印象。紧张时,肢体动作也可能笨拙僵硬,表情呆滞,尤其在紧张时。不喜欢笑。 “选择性”容易让人误以为病人故意不愿意说话,好像他性格不好。 患者不是故意沉默,而是想说话却说不出来。有些孩子说他们的声带好像被“冻结”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芭芭拉·马克威博士 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或者跟亲密朋友说话还可以很正常,甚至自信的说出来,但是到了学校或者其他地方,就感觉压力很大,根本说不出话来,说话可以断断续续好几年,说不出话来。 有些孩子和小伙伴还能说话,和大人就不能说话了,有的孩子则相反,好一点的孩子还能点头、挥手等肢体语言,有的孩子则完全“石化”了,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最后变得无论场合、对人都彻底沉默。 选择性缄默症与自闭症不同——自闭症患者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人面前都不说话,其交流障碍不是“选择性的”,也有刻板行为。“选择性缄默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是正常的,不会发展成自闭症。”——暨南大学医学院脑科医院心理与行为科副主任医师王德民 选择性缄默症的儿童通常在3至6个月大时出现症状,症状至少持续一个月,但入学第一个月不算在内,很多孩子在家就能说话,因此很多家长并未注意到。 他们特别害怕上学,而且很多时候问题都是上学后才被发现的。比如,他们无法完成一些公开演讲的任务,经常被老师认为害羞或怯场。由于在学校无法与老师交流,学习受到影响,长大后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上也会感到受阻。 他们喜欢孤立自己,这反映在他们孤僻的行为上。他们很难与他人保持目光接触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他们容易过度敏感,常常被最轻微的声音吓到。 原因:战斗或逃跑反应切断了沟通 目前选择性缄默症的具体病因不明,不同的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原因,专家表示,选择性缄默症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这种疾病与个人性格、家庭、学校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这些患者大多还患有社交焦虑,甚至社交恐惧症,在陌生的场合会感到不知所措。因此,不少学者认为社交焦虑可能是病根,患者通常有焦虑症家族史。大脑中的杏仁核在接收到周围环境的危险信号后会过度兴奋,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导致大脑切断沟通功能。 部分患者还存在强迫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发育迟缓、听力障碍等问题,婴儿期也常有分离焦虑,但近年来系统性研究并未发现患者在幼年时比其他人遭受更多的心理创伤,或是特别艰难的生活经历。 选择性缄默症不一定与心理创伤有关,但精神压力可能会加重缄默症的症状。——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博士 回应:转校未必能解决问题 选择性缄默症一般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行好转,儿童需尽早诊断、治疗,否则可能在青少年、成年期逐渐恶化,形成习惯性缄默,还可能出现慢性抑郁、焦虑加重等情绪问题,而身边的同学、朋友也“很委婉”地不与患者说话。 很多家长会考虑让孩子转校,但新的学校环境必须比原来的学校更加包容、友善,否则转校会让孩子失去熟悉的朋友,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会更不愿意说话。 幼童对环境陌生,往往成为选择性缄默症的高危人群。专家建议家长应带孩子寻求专业治疗。“如果国外没有条件,必要时可将孩子送回国内,避免耽误缄默症的发展。时间长了,也会影响身心发育。” 行为疗法对于选择性缄默症很有效,可以帮助孩子控制焦虑,学会摆脱对沉默行为的依赖。 例如在消退疗法中,治疗师让患者先与熟悉的人交流,再逐渐增加陌生的人,等患者能说话后,再增加更多陌生的人。 另一个例子是系统脱敏疗法,治疗师让患者首先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与陌生人进行交流,然后通过语音和视频进行交流,最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治疗师还可以让患者开始练习某些声音、低声说出某些单词,然后再逐渐增加说话能力。 专家表示,上述治疗最好由专业的治疗师进行,并配合专业的心理咨询,因为父母通常无法独自充分地做到这一点。 家长可尝试邀请亲朋好友的孩子到家里玩耍,让患者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敞开心扉,通过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逐渐发展出简单的交流,而不会产生恐惧感。 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多说话,并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糖果、图画书等作为奖励,说得越多,奖励越大。 然而,父母不应该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威胁,强迫他们说话,因为这样只会使症状更加严重。 此外,焦虑药物治疗对一些青少年有帮助,可以加快康复过程。 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家长:当幼儿阶段的孩子希望父母陪伴时,父母千万不要太过严厉地拒绝,应该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