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疫情期间焦虑恐慌怎么办?成都四医院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时间:2024-09-10 12:04 虽然他没有接触史,但怀疑自己感染了该病,并在短时间内多次到医院检查; 我全天频繁测量体温,尽管数值都在正常范围内,但一咳嗽就感觉自己有新冠肺炎的症状。 每次出门,我都会在脑海里仔细回忆走过的路,接触过的人; 反复洗手消毒,还纠结于一些细节……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影响了很多人正常的生活,面对危及生命的事件,我们感到焦虑、恐慌,这是极其自然的——危机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不良情绪。 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及时成立心理压力防控干预小组,开通多条免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为疫情防控提供“心理保障”。 尊重、倾听、理解、同情 指导过程中提供护理 “当此类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人们可能因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而产生认知偏差,产生担忧、恐惧、焦虑、无助、恐怖、愤怒等负面情绪,行为失控,出现安全感缺乏、抑郁、急性应激反应等心理和生理症状。” 采访中,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心理咨询张伟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案例,李先生在被问及接触史、旅行史,以及入院检查后,结果都指向其患病概率极低,但他始终疑神疑鬼,甚至到了焦虑、失眠、恐惧的地步。 张伟耐心听完李先生的讲述,首先从科普医学知识入手,全面讲解了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高危情况等,然后通过逆向推理,要求他找出可能感染的证据,逐一分析,最后提出一系列建议。“总之,我们秉持‘尊重、倾听、理解、共情’的原则,在引导过程中给予关爱,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 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1月25日以来,医院开通首条新冠肺炎防控心理援助热线028-,并陆续开通两条专家热线和短号“96008”,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日均接听咨询电话不少于30个。 据统计,医院通过热线、广播、网络、驻村等多种渠道,累计派出心理专家200余名,服务群众超过200万人次。 疫情带来的启示与反思 如何与自己相处、对话 除当地会诊援助外,医院还牵头选派12名心理专家,随四川省第七、第十批援鄂医疗队执行任务。 “我曾通过电话给一位危重病人做心理治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虽然戴着两层口罩,说话困难,但还是有很强的说话欲望。”医疗队员刘芳讲述一个案例。 “整个谈话过程中,患者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尽量把自己的故事讲清楚,一度哽咽,随着他逐渐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痛苦,开始讲起儿子、孙子,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刘芳说,这种情况他们遇到过很多,会尽量让患者表达情绪,让他们说出来,而不是压抑自己。“说话的过程,就是释放情绪的过程。” 医疗队员聂晓静也表达了她的观点,“这次疫情除了威胁我们的生命,也带来了一些启示,让我们有机会审视自己,思考有哪些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她建议大家—— 这个时期,当你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时,可以思考一下如何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对话,找到其中的乐趣; 疫情结束后,我们能否丰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手部卫生、戴口罩、保持适当距离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新行为习惯也值得保留,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它们融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尖端 *普通民众:首先要保重身体,远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自身免疫力。其次要调理心态,尽量减少关注频率,避免信息过载造成心理负担;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做好计划,并认真执行;处理负面情绪,允许自己宣泄负面情绪,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也可以给信任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尝试与亲近、可信赖的人沟通。 * 一线医护人员:第一,也要抓住有限的时间,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第二,学会接受。接受自身帮助能力的局限性,接受周围的环境,接受可能出现的身心不适;第三,善于通过社交软件、运动、独处、哭泣等方式释放情绪;第四,尝试与和自己有同样情况的同事沟通、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积极为自己寻求支持;最后,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恢复心理平衡。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