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成都情绪低落心理咨询 >> 成都情绪低落心理咨询|华西心理卫生中心专家:关心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人群不断扩大,白领就诊比重约占一半
详细内容

成都情绪低落心理咨询|华西心理卫生中心专家:关心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人群不断扩大,白领就诊比重约占一半

时间:2024-09-20 12:06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 华西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表示,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 中心门诊量每年增长约8%,其中白领人群约占总门诊量的一半。

■面对当前心理咨询热潮,华西精神卫生中心将预约挂号时间延长至两个月

预约很困难,我想做心理咨询 1月份就打电话预约了。

“我现在的工作太无趣了,我感觉很压抑。”

“同事都说我总去找老板,谁敢跟我交往?”

“我现在经常失眠,就算睡着了,也会整夜做梦,很早就醒了,头发也长了很多白发。”

“我的工作目标每天都在变化,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我以前从来没遇到过人际沟通上的问题,到底是我病了还是他们病了……”

李思(化名)手拿登记表,坐在华西精神卫生中心走廊的椅子上等着被叫号。为了在这里拿到一个咨询号,她每天都要拨打114。客服总是客气地说:“不好意思,××医生的号码在十个工作日内已被占用。”直到有一天,客服告诉她:“有一个号码刚刚被取消了……”

李斯两个月前才知道华西精神卫生中心有“问诊号”。那天,她和同事大吵了一架,冲出办公室,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她哭着来到华西精神卫生中心,看到病人在等着治疗,便预约了医生。就在她哭着倾诉的时候,医生打断了她:“你这种情况,最好预约问诊号,不要预约门诊号。”“我才知道,问诊号是可以倾诉的,门诊号是诊断精神疾病的。”

“某医生没预约了。”工作人员告诉她,挂号窗口只能预约当天或第二天,如果想预约更长时间,最好通过114预约。从此,李斯开始了艰难的挂号之旅。因为白天总是预约不到,她干脆半夜睡不着就打电话预约。直到一个月后,有人取消了预约,她才得以预约上。

李斯走进诊室时,情绪低落,面容憔悴,嘴唇苍白,说话时多次哽咽落泪,双手交叉,手指不停扭动。邱昌建医生接待了她。根据收集到的临床资料,邱昌建医生判断,李斯是因为对新公司不熟悉,新工作不顺利,导致情绪不稳定,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人际关系紊乱,情绪低落,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医生很累,问诊的人那么多,就算不午休也很紧张。

华西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匡伟红表示,来中心咨询的来访者50%以上是20至40岁的年轻人。与六七年前只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才看心理医生的现象不同,近年来,关心心理健康的人群不断增多。“在这些年轻人中,情感、职场、人际关系是他们最关注的方面,也是‘情感’的主要诱因。”

低落的心情怎么调节_低落情绪怎么调节_成都情绪低落心理咨询室

诊疗时段,走廊上的候诊椅上常常坐满了人。粗略数据显示,华西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量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2008年,该中心门诊量为14万人次;2009年,接近16万人次,预计2010年的数据还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增长。

“问诊名额确实紧张”,邱昌建医生说,“每次问诊时间只有半个小时,每位心理咨询一天只能接诊12到15位来访者,医生只有半天时间去问诊,能接的人就更少了。”同时,也不排除有些来访者会同时预约两次。“很多人说30分钟太短,但真的没办法。”

“中午也没休息,有会诊的时候,12点半就得值班。”心理咨询咨询师周燕也有类似感受。与邱昌建医生不同,她只负责专业的心理咨询。“还要照顾住院的病人,每天上门,时间很紧张。”周燕的会诊时间是每周五全天。在她的记忆里,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病,心理咨询时间从每人一小时缩减到半小时,但依然“供不应求”。

医院多措并举缓解心理咨询挂号难

需要复诊的来访者如果无法预约,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普通来访者如果无法预约,就会缠着医生追加预约……这样对医生和患者都不利。基于这些日益突出的情况,医院也在寻找解决办法:中心的预约时限由原来的两周延长至两个月;同时,心理咨询也开通了门诊预约——咨询师看完门诊后,如果专家认为需要复诊,护士会立刻为患者办理复诊预约手续,患者届时就可以与专家预约下次复诊,无需支付预约费用。

邱长建医生对这些举措表示认同,“有时候,该复诊的病人没来,医生就很担心。”如今,门诊预约挂号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大减少了病人重新挂号的麻烦。

记者在华西医院挂号信息系统后台也看到,预约挂号信息系统的设计整合了医院门诊挂号系统、预约系统、合作单位申卡预约系统等。门诊挂号窗口和预约挂号窗口不具备号源占有权,只具有预约、发号权,且以时间为序,窗口挂号人员或预约服务人员难以“截留门诊号”。后台可供管理人员甚至患者随时查询、监督,了解每个专家有多少个门诊号,预约了多少,哪些患者预约了、什么时候预约的……

案例 1

因为一个罕见的原因,她面临着工作调整——

35岁外企白领,害怕坐飞机

患者:阿悦 心理状况:恐飞

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阿月赶紧拿出手机贴在耳边:“上个季度的报告正在准备中,过两天会发到总部。”

她啪的一声关上了手机,脸上露出一丝怒意,腿也没动,只是盯着楼下人民南路一个还没完工的地铁出口,半分钟都没有说话。

很长一段时间,35岁的阿悦都不知道自己心里的“出口”在哪里。

低落的心情怎么调节_成都情绪低落心理咨询室_低落情绪怎么调节

作为一家大型外企市场部的高管,阿岳在这栋堪称成都地标的大楼里拥有着一间极为宽敞的办公室,也拥有着很多成都白领难以企及的荣耀与成就。

但现在,她可能面临工作调动。总部在去年的年会上就暗示过这种可能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一直以来,阿月都深深害怕一种出行方式:飞机。

在她的潜意识里,一直有一个噩梦般的记忆。很多年前,她的家乡发生了一起飞机失事事件,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她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飞机失事的照片和文字。没想到,这件事情却在她的心里留下了阴影。

出差期间,她登上了从成都飞往沈阳的飞机。随着不时出现的气流颠簸,飞机失事的情景开始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她心神不宁。一看到异常,她就仿佛灵魂出窍,双手紧紧抓着扶手,不敢睁开眼睛。终于,她再也承受不住这种负担。

一个多小时后,几近疯狂的阿月完全失去控制,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甚至一度濒临昏迷。机组人员以为她心脏病发作,紧急降落。机场甚至提前联系了当地的120。

可想而知,落地没多久,阿月就完全变了个人,除了有些疲惫之外,精神和体力都恢复了,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跟心脏病一点关系都没有。

仿佛只是一场梦,但阿月知道,这个“心结”是什么。

从此以后,不管是出差还是旅游,她再也不敢坐飞机了,每次出门,她总是早早出发,坐火车或者长途汽车,“这样就安心多了”。然而,在讲究效率、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逃避”对她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给公司带来了压力。

几个月前,阿悦面容憔悴地走进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张兰医生诊断,这是一种“飞行恐惧症”。表面上看,患者害怕飞机,但实际上,更现实的问题——快节奏、讲究效率、竞争日益激烈的白领生活,催生并强化了这种恐惧,这是阿悦作为“白领”付出的代价,也是她必须克服的难题。

在随后的治疗中,张医生长期采用催眠疗法,通过“想象”和“现场”的“暴露疗法”,即让她进入幻想状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乘坐飞机;或者定期由专人陪同到机场附近观看飞机起飞、降落……通过训练,试图让她忘记飞机失事的经过。

目前,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但她仍未完全摆脱恐惧。

案例 2

成都情绪低落心理咨询室_低落的心情怎么调节_低落情绪怎么调节

曾几何时,他是一名企业高管;如今——

40 岁男子不敢独自上街

患者:老刘 心理状况:恐慌症

几个月后,在医生的鼓励下,老刘终于踏上了“长途旅行”:他独自从川大华西医院步行到人民南路,虽然只有几百米,但回来时,几名医护人员都用掌声迎接他。

这天,老刘看上去容光焕发,这可不多见。这在几个月前是不可想象的。已经40岁的老刘这几年一直像个孩子一样,从来不敢单独出门。他精神和身体都没有问题,要不是得了病,现在还在成都一家公司当高管呢。

“不知道那个‘病’持续了多久。”大约两年前,一天,老刘陪妻子上街,拐进一家超市,超市好像在打折,人很多,吵闹声很大。走着走着,老刘突然两腿一软,一把抓住妻子,眼看就要晕过去了。妻子回过神来,赶紧抱住了他。老刘不停地抚摸着胸口,大口喘气,脸色惨白,全身都在抽搐。“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我快要死了。”妻子觉得不对劲,立即把他送到了医院的急诊室。医生认为他得了冠心病,就给他做了CT和彩超。然而,经过所有的检查,老刘并无大碍。

从此以后,老刘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的“病”不断复发,每次症状都差不多,最严重的时候一天要发作四五次,最后还因为这个怪病丢掉了工作。老刘开始到成都各大医院就诊,但医生都说他没什么事,全身都很好。

但他不敢去人多嘈杂的地方,也不敢独自出门,每天待在家里炒股、看电视打发时间。“我担心自己生病没人照顾,就死了。”所以无论去哪里,他都会跟着妻子,而且会提前打听当地有没有医院,随身带上药品,以防突发疾病。

医生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在四川大学华西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张兰诊断出病因——可能是“恐慌症”。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外在表现是心慌意乱、呼吸困难,类似心脏病发作。

在不断的聊天和诊断中,张医生发现老刘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其实是因为持续的高强度工作压力,对他的身心造成了影响和伤害。在最初发病前,他长期每晚加班,无法好好休息。在他之前,精神卫生中心就收治过不少类似的白领。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他们总是充满着不安全感,害怕黑暗,甚至害怕坐电梯。

“这个问题的治疗是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张兰说,药物治疗,加上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老刘练习了独自上街,在老师的鼓励下,前几天他又独自去了人民南路。但他还是有恐惧感,治疗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本报记者王冀顾波姜鹏

拨 -1

沟通心理状态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高压的职场竞争,让现代都市人越来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健康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您对心理健康有什么好的建议?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启发更多人?您认为人们在压力之下如何才能调整到更健康的状态?欢迎拨打我们的热线-1,分享您的观点。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
电话咨询
在线客服
留言反馈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